崔根良,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5月出生,江蘇吳江人,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
不懈奮斗,成就中國民企崛起豐碑。1982年,崔根良退伍回到鄉辦廠,他從機修工、操作工干起,練就一身本領便外出自主創業。1985年,生意紅火的崔根良被請回鄉里,讓多家企業起死回生。1991年,他在倒閉鄉辦廠基礎上創辦通信電纜廠。在人財物一無所有情況下,憑著智慧和闖勁,4年時間做到了全國同行產銷量冠軍。他先后對企業改制、推動企業上市,把產業走出江蘇,布局全國,實現著他現代企業的夢想。2000年,他預感到融入全球是大勢所趨,又把眼光瞄準海外,先后在各大洲創建了10家海外產業基地及30多家營銷技術服務公司。至今市場覆蓋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的光纖網絡市場份額達15%,承擔數十個國家的海洋光通信項目建設,為“中國制造”貢獻了一份力量。根據國家需要,投資建設超萬公里、橫跨亞非歐海洋信息高速公路,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空白。央視《大國重器》對崔根良靠核心技術“走出去”的創新事跡作了專題報道。崔根良以執著與奮斗,鑄就著中國光通信產業發展的豐碑。
奮勇攀登,為中國光通信行業爭光。2004年,光纖預制棒就像攔路虎,擋住了崔根良勇往向前的步伐,這也是我國光通信產業長期被國外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國內眾多科研院所搞了幾十年無果而終,不少專家院士善意提醒崔根良:弄不好身敗名裂、拖垮企業!軍人性格讓他挑起了這份千鈞重任:大家都不干,中國光通信未來靠誰?一無所有!一切從零開始,屢試屢敗、屢敗屢試。他和團隊歷經1200多個不眠之夜,終于啃下了別人想啃也啃不動的骨頭,業界一片嘩然。“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贊譽:崔根良為中國光通信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中國每四公里光纖,就有一公里是亨通造。創新永無止境!當他察覺到海外開始走綠色研發路線時,別人對他終止原有擴產計劃不解時,他說:“影響點市場占有率、少賺點錢事小,被國際先進技術甩出事大。”又三年,他的企業成為繼美國康寧后全球第二家擁有綠色光棒的企業。他從光通信并跑者走到了全球領跑者前列,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院士感嘆:這是國內首創、國際領先! 隨后,企業榮獲國家工業強基工程、綠色制造、智能制造項目,中國工業大獎,這些榮譽是對崔根良心無旁騖發展光通信事業的最好詮釋與認可。
永葆本色,為員工俯首甘為孺子牛。28年來,作為黨員企業家,崔根良心里始終裝著員工,他時刻想著兩萬多員工背后的兩萬多個家庭,他說,就是企業虧了也不能虧員工,不把一個困難員工推給政府、推向社會,他用一顆赤誠之心,營造著亨通大家庭的溫暖。自創辦企業以來,他堅持深入一線,關懷員工。隨著企業快速發展,他感到必須通過制度來落實這項舉措。他倡導黨員干部與員工心連心及聯系結對幫扶制度,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及時了解員工生產生活工作狀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以企業凝聚力推動亨通健康發展。他常跟團隊講,辦企業首先要對員工負責,就像家長一樣關心他們,要將心比心,逢年過節他都要走訪慰問困難職工,他要把溫暖傳遞到所有的員工。崔根良常說:“做企業就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不用心,搞垮了,那真對不住兩萬多員工,以及他們身后的兩萬多個家庭。”幾十年如一日,他依然白加黑、5+2的忘我工作。他的奮斗,讓當地不少農民成為產業工人、職業經理人,讓很多曾經窮困的家庭奔小康、過上了好日子。2018年,崔根良和其企業,雙雙評為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造福百姓,為誰辛苦為誰甜。28年來,崔根良知恩圖報,以貢獻回報國家,以善行奉獻社會。從身邊做起,從當地做起,積極幫助需要得到幫助的弱勢群體,用行動實現著自己的承諾: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他響應中央號召,捐資在民政部注冊成立了非公募“亨通慈善基金會”,面向全國老、少、邊、窮地區,開展產業、教育、助殘、結對、文化扶貧等,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他連續9年為吳江困難殘疾人實施“助殘圓夢行動”,讓1700多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實現了現代家電全覆蓋。他為井岡山革命老區承擔了“鶴軒安耆”工程,改造敬老院25所,捐贈25輛救護車,受益老人近5000人。他積極參加中國光彩事業行,向全國重點貧困區昆明拖布卡鎮捐款千萬元開展紅色扶貧;與江蘇泗洪縣古墩、裴南村等,貴州晴隆縣者布村等村企結對,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贏得黨和國家的一致好評。
崔根良先后獲全國“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全國“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非公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愛心企業家”“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