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城市長效建設的過程中,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甚至是每一位市民……他們是不起眼的“星星之火”,卻點點匯聚成文明的火炬,照亮了城市的每個角落。從今天起,我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宿遷》專欄中,推出“文明守護者”專題報道,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
菜場是一個城市最有煙火氣的地方,上午,宿豫城東農貿市場里人來人往,忙忙碌碌的不僅有賣菜的攤主,還有菜場的管理員王永才不停地在各個攤位之間穿梭。
宿豫城東農貿市場管理員王永才:她進來菜希望進多少賣多少,她想賣多必須得放在下面,她一放在下面,我們就不給放,就這位大姐,我們現在很好,雙方之間還跟姊妹一樣。
宿豫城東農貿市場攤主王娟:拿來賣不掉就急,一急就想放地上,放在地上管理人員就來管。都為大家好,市場管理好,我們就好了。
城東農貿市場有攤位200多個,商鋪150個左右,是周圍人流量比較大的菜場,因此菜場的長效管理特別重要。王永才今年64歲,一天基本上要在菜場待上13個小時。
宿豫城東農貿市場管理員王永才:也就是7點上班,喊過之后我們就下來清理,清理之后要求大家維持秩序,全天候管理,長效管理。早來晚走,中午還得在西門加班,不加班西門就被外圍打游擊的,賣菜賣水果的堵死了,出來進不去,進去出不來。
常態化管理,才有了今天市場的整潔、有序。當然,文明城市的長效建設,更離不開全民的參與。下午,在宿城區恒佳花苑小區,居民三三兩兩的在廣場上聊天、運動。85歲的盧永信是退休校長,他和“老搭檔”李治民正在向小區居民宣傳文明知識。他倆都是小區“老人言”工作室的志愿者,這里的十多位志愿者,年齡在70歲以上。他們用自己的學識、社會經驗等,向小區的居民宣傳文明知識、調解矛盾。
宿城區恒佳花苑小區居民盧永信:我們進行黨課教育、法制教育,就是達到和諧穩定下來,對國家社會起一定的促進作用,有一份熱,發一份光芒。
宿城區項里街道黃河社區黨委副書記張子君:發動群眾共同參與文明城市,常態長效建設工作中來,定期在小區里面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鄰里守望等等一系列。環境治理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時也是挖掘出這個小區里的“五老”人員,讓他們起到這樣的先鋒模范的作用,帶領群眾參與到小區的治理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