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醴陵、景德鎮,探索中國名酒企瓷瓶“誕生地”|酒類包材中國行⑥
2024年05月20日07:26 來源:酒業家團隊
作為白酒行業不可或缺的上游供應鏈,陶瓷酒瓶生產企業的生存、發展狀態受到全行業的關注。
中國多個陶瓷酒瓶產區中,湖南醴陵、江西景德鎮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作為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醴陵有著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千年制瓷技藝傳承;而景德鎮產出的青花瓷享譽世界。
近期,酒業家深入醴陵、景德鎮調研發現,這兩大陶瓷酒瓶主產區均呈現出頭部工廠產能大、客戶集中度高的特點,而受行業調整期影響,酒企需求縮減,不少中小陶瓷酒瓶企業增長受阻。在此背景下,部分陶瓷酒瓶企業積極開發客戶、拓展品類尋求增長,也有企業沉下心修煉內功、花費百萬做全員培訓,可以看到的是,陶瓷瓶生產企業正為下一次爆發積蓄力量。
從產區來看,醴陵酒瓶板塊頭部生產工廠集中,年營收過億元的企業超5家,中小型企業數十家;而在景德鎮產區,陶瓷酒瓶板塊中小企業眾多,達數百家,其中,多家頭部企業年產值過億元。相關數據顯示,早在2021年,景德鎮地區全年陶瓷酒瓶生產和銷售量已超50億。
從客戶來看,醴陵、景德鎮頭部酒瓶生產工廠客戶相似度較高,均主要服務于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酒、汾酒、郎酒、習酒等在內的國內頭部酒企。值得一提的是,酒企為了降低生產風險,也會將同一產品訂單分散至多個工廠,所以會出現多個酒瓶生產企業,為同一酒企供貨的情況。
從生產來看,陶瓷酒瓶產線智能化程度高,產量大。如在醴陵,茅臺、五糧液酒瓶供應商紅官窯擁有4條全自動溫控輥道窯,能日產酒瓶8萬支;西鳳、汾酒酒瓶供應商德興,擁有占地面積80余畝的生產工廠,能實現日產斤裝酒瓶3萬件;茅臺、瀘州老窖酒瓶供應商銀和,擁有占地面積130畝的生產、研發基地,能日產斤裝酒瓶約5萬件。在景德鎮,合作金沙、釣魚臺等企業的潤玉,年酒瓶供應量超1200萬支……
整體來看,兩大陶瓷酒瓶產區均具備從業者多、產能大、客戶集中度高等特點,酒業家此次調研發現,因為上述特點突出,在酒業進入調整期的當下,下游酒企需求減弱,醴陵、景德鎮兩大產區部分企業存在增長受阻、訂單承壓的情況。
“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們陶瓷酒瓶生意同比有所下滑。”醴陵某頭部陶瓷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王可(化名)告訴酒業家,目前訂單雖仍排至數月之后,但與此前滿負荷運轉、甚至加班相比,已減少不少。
她指出,陶瓷酒瓶縮量與醬酒降溫關系密切,因為醬酒的特性,放置于瓷瓶中可以加速酒的酯化、氧化和還原反應,口感更好,所以瓷瓶廠家客戶多為醬酒品牌,而醬酒降溫,也讓陶瓷酒瓶市場隨之降溫。
王可回憶,陶瓷酒瓶需求量下降的情況從去年就出現了。“往年酒企為了儲備過年的產品,8月開始,訂單會明顯增長,但去年開始,并無明顯的訂單增量”。
無獨有偶,醴陵頭部陶瓷酒瓶廠商李賀(化名)也表示,去年開始,他們工廠酒瓶板塊整體縮量約30%,據他觀察,很多地方性、規模較小的酒企業績出現下滑,由此,目前其合作客戶選擇向頭部酒企集中。
在酒業家本次調研中,景德鎮產區亦有此現象,甚至出現有企業降價接單的應對策略。景德鎮陶瓷廠相關負責人張云(化名)就告訴酒業家,他所在的工廠目前訂單壓力較大,他坦言,為了保產線,會按“成本價”接陶瓷酒瓶訂單,“熟練的工人,標準化的產線對于工廠來說有重要價值,如果現在訂單下滑就削減工人,那么后期爆單了,也承接不了巨大的單量。”
酒業家調研發現,雖然部分瓷瓶企業暫時面臨陶瓷酒瓶訂單量下滑的陣痛,但不少企業并未“躺平”,而是積極求變,如擴寬生產品類、分散訂單風險是集中表現。
在醴陵、景德鎮,多家以陶瓷酒瓶為主業的企業正逐漸開辟“新戰場”。有的開拓了電器陶瓷的新市場;有的通過擴大日用陶瓷的訂單,彌補酒瓶訂單的下滑;也有企業積極出海,將訂單拓展至海外市場。
同時,部分頭部陶瓷酒瓶生產企業也會注重降低單一客戶訂單風險,不會讓單個客戶的訂單超過總產能的30%,“這樣即使單一客戶訂單縮量,也不會對整體業績造成太大影響。”
除了向外拓展品類、市場,也有陶瓷生產企業向內,專注精細化品類。如醴陵專注陶瓷促銷品的湘醴窯,憑借個性定制柔性生產線,向茅臺集團、貴州習酒、瀘州老酒、汾酒集團、李渡酒業等頭部知名酒企提供定制化酒具。湘醴窯總經理林明強認為,促銷禮品瓷不僅可以幫助酒企品牌撬動增長,也能較好的傳播品牌文化。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酒業家在此次調研中發現,醴陵、景德鎮兩大產區中不少頭部陶瓷生產企業正集中做全員培訓。如醴陵華聯瓷業就在內部創辦了華瓷學院專業學習平臺,為員工提供免費而高質量的教育培訓服務;湘醴窯亦是如此,據林明強介紹,企業每年花在培訓上的費用超百萬元。“從基層技術工人到車間主任,工廠所有人都會培訓,旨在提升全員素質。”
醴陵某頭部陶瓷酒瓶生產工廠相關負責人也告訴酒業家,淡季正是修煉內功,著力研發的好時機。“當下,我們的計劃就是把市場、生產降下來的費用投入到管理、研發,為贏戰下一次市場風口做好準備。”
同時,也有景德鎮陶瓷企業告訴酒業家,各陶瓷瓶生產企業在技術上的差距并不大,真正拉開頭部企業和中小企業距離的是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細節。目前,優化生產流程和管理效率是其目前正著力的方向,只有如此才能在競爭中突圍。
關于優化管理效率之后的下一個增長點,不少陶瓷企業負責人提到智能化檢測。
上述景德鎮陶瓷廠相關負責人張云就表示,目前產品檢測幾乎都是人工完成,包括原材料檢測、成品質量檢測、尺寸檢測等多個環節,綜合來看成本不菲。因此,他們正在投入建設檢測中心,提高檢測效率。
醴陵某頭部陶瓷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酒瓶檢測存在檢測費用高的痛點,“如果能用到AI檢測,效率會大大提升,客戶也省去了反復檢測的步驟”。他透露,這是包括整個醴陵產區頭部企業都在聚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