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零關稅,澳洲酒“尚能飯否”?
2024年04月05日07:14 來源:酒業家團隊
“澳洲酒終于回歸了,這比過年還讓人開心”、“澳洲酒一定會讓所有葡萄酒感受到王者歸來的氣勢”……
3月28日下午,商務部發布2024年第11號公告稱,自2024年3月29日起,終止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征收反傾銷稅;終止征收反傾銷稅后,不征收反補貼稅。
這意味著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征收的116.2%-218.4%的反傾銷稅將至此取消,澳洲酒將以零關稅的姿態重歸中國市場。
對所有澳洲酒從業者來說,這無疑是三年以來最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一天也將作為澳洲酒在中國市場的里程碑事件載入史冊。但與此同時,澳洲酒在中國市場缺位的三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已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曾經的“王者”重新歸來,還能寄望下一個“黃金時代”嗎?
回望澳洲酒在中國近十年來的發展,澳洲酒的崛起與落寞與關稅密不可分。
2015年,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簽署,雙方簽署了包括澳洲酒在內的產品未來五年內關稅的階段性減免方案。自此,起泡酒以及小于2L容器的進口葡萄酒和散裝葡萄酒,其關稅分別由14%、20%逐年開始下降,并于2019年降至零關稅。奔富、天鵝莊、黃尾袋鼠等品牌紛紛搶灘中國市場,澳洲酒登頂進口葡萄酒第一。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數據顯示,隨著關稅的不斷降低,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市場占比不斷增大:2015年23.4%,2016年24.7%,2017年26.7%,2018年27.1%;2019年在零關稅的刺激下飆升至35.54%,2020年上半年,更持續攀升至38.18%。
但成也關稅,敗也關稅。2020年7月6日,商務部收到中國酒業協會對原產于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的反補貼調查申請;8月18日商務部正式立案調查;2021年3月26日,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征收116.2%到218.4%的反傾銷稅。
加征關稅的影響立竿見影。商務部發布的復審裁定公告中透露,2020年至2022年,澳洲酒進口量分別為8.57萬千升、0.47萬千升和0.0317萬千升,累計下降99.63%;占中國總進口比重由27.46%降至0.15%。2023年1-6月澳洲酒進口量為0.0105萬千升,繼續維持下滑趨勢,占中國總進口比重僅為0.14%;至此,澳洲酒在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份額已由高峰時期的38.18%下滑到0.07%,已然降至冰點,市場份額被法國酒、智利酒、國產葡萄酒等瓜分。
同時,2023年11月,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協會的復審申請也透露,自雙反實施以來,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商的數量從峰值的2382家降至115家,銳減95%,出口商數量的減少,直接降低了澳大利亞大規模出口的能力。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發布的最新出口報告數據顯示,在截至2023年9月的一年里,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額下降了11%,出口量下降了4%。該表現遠低于長期平均水平。出口到美國、英國的量額同步下降,出口額的跌幅達到了兩位數。
出口遇阻,澳洲酒庫存持續飆升,進一步壓縮了澳洲酒的產量,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WineAustralia)發布的《2023年全國葡萄酒報告》(NationalVintageReport2023)顯示,2023年澳大利亞釀酒葡萄產量預估132萬噸,比2022年下降24%,為2000年以來最低水平。與10年平均水平相比,減少的46.6萬噸壓榨量相當于約3.25億升葡萄酒。
事實上,不僅宏觀數據如此,呈現在微觀層面同樣如此。以中國市場賣得最好的南澳西拉品種為例,澳大利亞QVS集團出口總監王淵告訴酒業家,雙反之前之前澳洲最暢銷的南澳西拉的原酒價格為1.4-1.6澳幣/升,實際生產成本在0.8-1澳幣/升,但在雙反之后疊加多重因素影響,南澳西拉出廠價格在2022年曾一度降至0.25澳幣/升。盡管這兩年在逐步恢復,尤其是近期受中國放開的利好消息鼓舞,價格上漲到0.45澳幣/升,但仍低于成本價一半左右。
王淵表示,“過去三年,澳洲倒閉了不少酒廠和貿易公司。從兩年前開始,不少葡萄藤被拔除。”窺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見澳洲酒處境之艱難。
澳洲酒雖然回歸了,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的中國葡萄酒市場卻已不再是此前澳洲酒的”黃金時代”。
去年11月,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葡萄酒產量初步評估報告,稱根據目前搜集到的29個國家的葡萄酒產量信息,2023年全球葡萄酒產量預計在241.7億升到246.6億升之間,比2022年下降7%,或為62年來最低水平。
產量減少背后,直指消費量的萎靡。全球知名葡萄酒學者KymAnderson的最新論文《中國葡萄酒市場怎么了?(What'shappenedtothewinemarketinChina)》指出,2005年至2017年間,中國在全球葡萄酒進口中的份額增長了4倍,達到7%-8%。但是到2022年,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都回落到了2006年的水平。
與此同時,受成本上漲、精品化趨勢等因素影響,葡萄酒的單價不斷上漲。進口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進口葡萄酒量額普遍下滑的大趨勢之下,進口單價卻整體上揚。消費量與消費單價形成巨大的割裂,致使本就消費基礎薄弱的葡萄酒品類繼續在低谷徘徊。
雖然不是最好的時代,但可以預見的是,作為進口葡萄酒市場曾經的王者,澳洲酒在當下的回歸,勢必將為整個中國葡萄酒市場帶來更多的新變量。
首先,澳洲酒的回歸必然推動進口葡萄酒市場份額變化。
業內普遍認為,澳洲酒的回歸雖然會利好中國市場,短期內起到積極的刺激作用,但并不會推動中國葡萄酒市場實現明顯的增量,更多的變化在于葡萄酒市場份額的再次分配。
上海圣加美圖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軼表示,“澳洲酒的回歸,會對法國酒、智利酒、國產酒等產生一定的沖擊和擠占。”以目前進口酒排名第一的法國酒為例,張軼指出,“澳洲酒的集中度非常高,奔富、夏迪、黃尾袋鼠等背后都有世界級的資本力量,而法國酒很難形成聚合力量去和澳洲酒的品牌矩陣進行競爭。”
不同于張軼的觀點,在深圳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看來,澳洲酒回歸可能短期內會在某些特定的渠道和場景上,對國產酒產生一定的分流,但長期來看,在消費者對國貨認同度不斷提高的當下,國產葡萄酒的崛起會是大勢所趨,不會因為澳洲酒的回歸而受到影響。
潮飲薈(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殷凱預測,“澳洲酒今年底可能會恢復到高峰時期1/3-1/2的量,如果沒有其他特殊情況,大概三年就能重回第一。”殷凱的觀點得到不止一位業內人士的肯定,基于口感的適應度、后續的資本力量、品牌集中度,澳洲酒最多三年,便能回到雙反之前的市場格局,重新占據進口酒第一的位置。
其次,則是帶動渠道品牌及產品結構調整。
從品牌布局上看,酒業家關注到,自去年9月起,隨著澳洲酒回歸的積極信號持續釋放,業內一些激進的酒商紛紛調整內部品牌結構,為澳洲酒的回歸留足資金和空間。“我們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重新選品,增加了10多個澳洲酒品牌的代理”,北京酒中趣的Steven向酒業家透露。
從產品布局上看,即使同為奔富,也將因產地和貨源不同而受到內部沖擊。成都酒云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朝暉告訴酒業家,“公司最近一直在和奔富溝通,本來準備簽美國奔富的,但澳洲酒回歸之后,我們內部討論后轉而關注澳洲奔富。”據陳朝暉透露,“上周也有收到澳洲酒商報價,根據報價預測放開之后國內原有的奔富現貨也將受到一定的沖擊。”
同時,澳洲酒回歸也將刺激中國葡萄酒市場回暖。
中國酒業協會特邀常務理事席康表示,“中國移民澳洲過半甚至更高比例的人可能都直接或間接涉及移民酒商業,而能夠移民的基本都是在國內社會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且移民酒進入中國市場,基本上都是通過圈層在賣的,憑借著這部分做澳洲移民酒投資老板的影響力,澳洲酒在中高端消費圈層的氛圍能夠很快被帶起來。”
相比對葡萄酒市場的推動作用,殷凱認為,澳洲酒的回歸更大的意義在于激活沉寂已久的葡萄酒市場。
殷凱指出,“澳洲酒缺位三年來,進口葡萄酒市場的量持續下滑,品牌方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及預算都在下降,聲勢較大的品牌活動較以往減少很多,但隨著澳洲酒的臨近,這一現象或將因澳洲酒到來的‘鯰魚效應’而發生改變。”
“某知名葡萄酒巨頭已經連續數年沒在春糖設展,但今年在成都卻在多個酒店和會展中心設展,可以看作是跟澳洲酒、奔富有競爭關系的大集團為了應對澳洲酒的回歸而做出的積極反應。”殷凱表示。
受澳洲酒整體聲勢帶動,澳洲原酒近期的訂單也增加不少。王淵向酒業家透露。“自去年9月開始,中國很多散酒客戶已經去澳洲選酒,過去兩個月,我們公司已經簽完訂單并且收到錢的,就有幾百條柜。”
“現在澳洲酒的罐裝廠非常忙,我知道的好幾個灌裝廠的罐裝位都已經排到了6月份,此外受前幾年國際貿易減少影響,目前南澳港口往中國的集裝箱數量有限,未來一定周期內澳洲酒的海運將比較緊張。”王淵透露。
但需要注意的是,澳洲酒回歸雖然已塵埃落定,但熱度傳導到經銷商和終端商尚需一些時日。
中國進口葡萄酒聯盟秘書長、萬國酒聯(北京)國際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繼向酒業家表示,“目前澳洲酒的熱度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游酒莊和進口商層面,在經銷商渠道尚無太大的波瀾”,這一觀點被不少經銷商和終端商證實。長沙葡壹精品酒業總經理方奕指出,“目前國內最缺的是消費者,消費需求沒起來,渠道也沒那么多勇氣去囤。”
觀望情緒同樣出現在一些進口商身上,陳朝暉表示,“雙反放開后,大量澳洲酒進來,短期內價格波動會很大,之前高價的庫存價格可能會隨之往下降,這一時間大概需要1-2個月,出于避險考慮,我們打算再觀望下。”
“對于澳洲酒的回歸,應該持樂觀且謹慎的態度”,在王德惠看來,能從此次“雙反”取消受益的企業有兩類:一是本身就在中國有品牌影響力、渠道號召力的澳洲葡萄酒品牌,如奔富等富邑旗下品牌;二是擁有澳大利亞當地上游資源的酒企,政策放開后,相關企業必然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促銷力度,從而消化庫存。
無獨有偶,殷凱也表示,“有一定品牌基礎、保持持續度,堅持做市場推廣的品牌將在澳洲酒回歸的過程中占得先機。”
酒業家關注到,富邑在澳大利亞交易所提交的公告中表示,集團重建中國業務的措施包括將奔富品牌的部分產品從全球其他市場重新分配回中國,為奔富入門級和高檔酒款重新建立分銷渠道,并計劃在中國擴大銷售和營銷資源以及品牌投資。
對于澳洲酒的放開,富邑葡萄酒集團CEO蒂姆·福特公開向媒體表示,這一消息對澳大利亞葡萄酒行業以及中國的合作伙伴和消費者來說都是重要里程碑。我們將開始加大力度在華重建澳大利亞優質葡萄酒分銷網絡,不久之后,中國消費者就能更多地品嘗到我們的優質葡萄酒。
為了應對澳洲酒回歸之后的市場,天鵝釀酒集團董事長李衛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品牌建設,以生肖酒、藍龍蝦、大使酒三大單品為引領,不斷探索和挖掘葡萄酒消費場景,此外,公司還投入大量資源建設柔性供應鏈將庫存前置。把簡標瓶裝酒庫存前置到中國保稅區,這一柔性供應鏈將合作伙伴的拿貨周期從以前的2-3個月,大大縮短至現在的一周以內,極大地提高合作伙伴的資金效率和供貨速度。”
“我們的澳洲酒計劃下周二開始生產,預計5月底第一批澳洲酒會回到中國市場”,為了迎接澳洲酒的回歸,張軼重新梳理了圣加美圖的品牌結構,在法國酒的布局上,將資源集中在拉菲羅斯柴爾德、卡思黛樂、菲利普羅斯柴爾德三大產品系列,而在智利酒方面,則僅保留了伊拉蘇這一單一品牌進行布局,把空間和渠道空都留給了澳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