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白酒創新 這場大會達成五項共識
2023年05月22日09:10 來源:酒業家
科技創新已成為白酒在當下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戰略方向。
5月12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中國酒業協會白酒技術創新戰略發展工作委員會2023年度工作會議在貴州茅臺召開。
聽取創新成果匯報,交流白酒技術創新經驗,共議白酒技術創新戰略,中國酒業協會白酒技術創新戰略發展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及項目合作單位嘉賓齊聚一堂,全面推動中國白酒產業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
堅定科技創新,白酒行業共創美酒新時代
會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指出,中國白酒產業既是傳統產業,又是不斷創新發展的產業,其歷史之久遠、工藝之復雜、未知之深奧,堪稱無與倫比。
“當下,傳統白酒釀造技藝的科學性正被一一印證,眾多的科技成果也正在持續推動中國白酒釀造技術的進步。”宋書玉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科研水平的提升、儀器設備的先進,在探秘中國白酒的同時,我們也越發感到中國白酒的神秘,越來越感受到中國白酒的復雜,越來越感受到中國白酒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釀造。
宋書玉強調,中國白酒釀造不是一個學科可以概括的,所涉范圍非常廣泛。行業酒企、科研單位、科技工作者在加強白酒科學性研究的同時,要積極參與白酒科普創作工作,讓全社會了解中國白酒,向全社會大聲傳播白酒科普,共創中國白酒科學技術研究的新時代。
作為中國酒業協會白酒技術創新戰略發展工作委員會當值理事長單位,當值主席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指出,探秘酒之美,要堅定“科學道路”。中國白酒的“美”包容萬千、意味深遠,既具歷史人文之韻,又富工藝風味之美。如何表達中國白酒之美,行業一直堅持科學探秘,茅臺也始終堅持“科學傳承美,科技創新美”,以科技創新揭秘茅臺酒的美學密碼。
在丁雄軍看來,共創酒之美,就是要構筑“科創生態”。他表示,中國白酒科技創新的“美時代”,既離不開企業的科技自強,也需要各級政府、高校院所和社會各方的攜手共創,一體推進“政、產、學、研、金、服、用”生態建設,共同構筑科技創新的優良環境。
酒業家關注到,作為白酒行業的領軍企業,近年來,茅臺始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深入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科技創新成果。事實上,不僅僅是茅臺,隨著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生產線、立體倉儲、防偽自動識別、大數據管控、AI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在白酒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白酒行業的效率和精細化管理也在快速提升,為整個白酒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如何創新發展?
大會達成五項共識
步入2023年,站在中國白酒技術創新戰略發展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針對未來的白酒科技創新戰略之路,中國酒業協會在與專家的廣泛交流中達成五項共識。
群策群力,建立多平臺聯合機制。自上而下拋出行業、企業的實際問題,自下而上由科研機構生產企業聯合攻關,形成充滿創新活力的良性循環;企業的公司級課題可以由協會牽頭開展,數據共享,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更改項目考核方式,以項目的落地情況為考核指標,強化項目的應用屬性;推行多平臺聯合機制,以企業問題為導向,征集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完成項目合作,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以關鍵共性問題為導向開展研究。在五期原有科研計劃的基礎上,加強機械化、智能化研究,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服務于產業發展規律;加強原糧相關研究,建立原料品質對產品質量的全鏈調控研究;加強大健康方面的研究,服務于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同時加強每期項目間的遞進關系,層層深入研究。
同舟共濟,形成行業成果分享機制。使點狀分散的成果連成面,全面覆蓋行業問題,集合產業內外跨界資源,不吝成本,不遺余力揭示白酒之秘,認識到傳統行業的科學性,以透明的科研氛圍帶動全行業的發展。同時,統一研究的尺度,使不同時空下的數據能夠在統一尺度下進行對比分析。
百舸爭流,加強協會人才培養的引導作用。以中國酒業協會為主體,開展各類酒業人才培養計劃,著力共培共育、積極構建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構建產教新平臺,為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
各美其美,避免白酒同質化。以企業個性研究為出發點,總結共性結果,釋放品牌特性,突出個性化,避免白酒的同質化帶來的行業危機。
宋書玉理事長在發言中強調:未來,研究實施過程中推行雙平臺、多平臺,由企業、科研單位多方向推進,把企業提出的個性化需求放到臺面上,多平臺實施,將個性化進行總結,形成共性。酒的未來要倡導各美其美,放大個性,中國酒業協會將幫助企業在個性化道路上越做越好,保證白酒產業的“各美其美,百花齊放”。
借勢科技
白酒實現多周期跨越式發展
宋書玉表示,“探尋中國白酒的神秘,是中國釀酒人的神圣職責,中國白酒的釀酒人、科技工作者、科研單位也從未停止對中國白酒釀造神秘的探索。”
回顧中國酒業70余年的崢嶸歷程,這本是一條傳統技術與科技創新碰撞融合的發展之路。
從上世紀60年代的瀘州老窖、汾酒、茅臺的相繼試點,中國白酒正式開啟科技創新之路,到70-80年代的風味香型總結和機械化運用,再到80-90年代的氣象色譜儀與勾調技術的推廣,最后到今天的數字化時代,中國白酒的數次跨越式發展中,科技研究與創新始終是白酒行業發展的“推進劑”。
數據顯示,2012年來,中國科技實力不斷躍遷,十年間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8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提升至2.44%,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也從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
聚焦到白酒行業更是碩果累累。酒業家獲悉,截止到2022年底,白酒產業累計申請專利已達30705項,其中包括18016項外觀專利、7212項實用新型專利、5476項發明專利。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不勝枚舉。這其中,以2013年為另一關鍵節點,白酒產業專利申請量由2007年的71件躍升至2013年的815件。
不難預見,未來隨著白酒數字化的持續發展,傳統的白酒行業也將借勢科技,插上騰飛的翅膀,飛出中國、飛向世界蒸餾烈酒的舞臺,將中國白酒的釀造之美傳播到全球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