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源糙沙 匠心匠藝 釀融合之美
2023年04月21日09:10 來源:佳釀網
時至初冬,天氣漸寒,雖有陣陣冷風吹拂著赤水河畔茅臺鎮,但鎮內林立著的無數釀酒廠房內卻呈現出一片火熱之勢。走進茅源酒業釀造車間,工人們正如何如荼地進行著“糙沙輪次”的生產。糧食散發之淡香,鐵锨碰撞奏出的“美妙音符”,熱氣蒸騰好似云霧繚繞,各要素相輔相成,盡顯融合之美。
世人皆知坤沙醬酒的核心工藝簡稱為“12987”,那何為12987呢,“12987”即在一年的生產周期內,經歷兩次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而其中所提到的“沙”,就是茅臺人對于高粱的別稱。至于“糙沙”則是緊隨下沙過后的第二次投料環節。
從重陽下沙開始,就標志著茅源人一年一輪回的釀酒活動正式拉開序幕。一月過后,工人把下沙輪次形成的“熟沙”與經過開水浸潤后的“生沙”進行一比一拌和。接著,上甑蒸煮,“沙”在水蒸氣的作用下逐步被蒸熟,下甑后的糟醅與“量水”融合,不僅可以使粘性極高的糟醅分質,而且便于后續操作。
在接下來的攤晾過程中,將蒸煮過的“沙”攤開散熱冷卻,使其充分和空氣中的微生物進行接種融合。收糟前,噴灑適量的尾酒,有利于糟醅表面與曲粉充分黏合。再加入適量的發酵曲后,通過人工反復翻拌,使高溫大曲與糟醅充分融合均勻,便于堆積發酵。最后的收糟過程十分重要,堪稱展現“融合之美”的精髓環節,每一個糟醅之間的融合,決定了堆積發酵的質量。如果堆積發酵好,大概一周之后沁人心脾的濃郁香氣飄揚而出。整個“糙沙”環節不僅體現出了醬酒釀造過程中的融合之美,更是彰顯茅源人“匠心匠藝”的關鍵環節。
也許大家會好奇為什么醬酒釀造要投糧兩次呢,因為茅臺鎮海拔落差大,山下的高粱因雨水充足,率先成熟,所以會被先用于投料,世人稱之為“下沙”。過了一段時間后,山上的高粱才逐漸趨于成熟,這時再進行第二次投料,就被稱之為“糙沙”。如果只采用一次投料會有什么結果呢,經過實驗,釀造出來的酒根本無法與采用古法工藝所釀之酒相媲美! “12987”坤沙醬酒工藝造就了茅源醬酒之香醇。這份從古流傳至今的“奧秘”,至今未有人能超越,只能按部就班,遵循亙古天道,釀造人間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