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品牌化浪潮來臨 中華酒戰略新布局彰顯新勢能
2022年11月25日09:08 來源:酒業家
橫跨白酒、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啤酒、配制酒等多個酒類品種,釀造歷史悠久、經營品類豐富的大型輕工產業集團北京一輕開始布局高端白酒賽道了。
今年7月,北京一輕旗下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在仁懷市茅臺鎮成立全資子公司中華酒業(貴州仁懷)有限公司,全面開啟醬酒事業發展新征程。選擇在這一時間點入局醬酒,北京一輕有著怎樣的考量?又如何把脈醬酒未來發展?近期,首都酒業總經理劉立清做客酒業家專訪間,深度剖析了醬酒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分享了北京一輕對醬酒的深度布局及其發展之道。
01
做醬酒,是冷靜的戰略新布局,也是增長的新動能
在酒業浸潤多年,劉立清對醬酒的發展脈絡了然于心,“現在已經不同于2018、2019年的瘋狂,我們現在進來(醬酒賽道),頭腦是非常冷靜的。”
他認為,北京一輕入局醬酒優勢明顯。一方面,北京一輕自身實力不容小覷,直屬于北京國資委,旗下產業布局涉及新科技、新材料、新消費板塊,資源網絡強大。而另一方面,在白酒板塊,早在2010年北京一輕就成立了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開始布局酒水產業整合,經過了12年的發展,在高端白酒的傳統釀造工藝與科研技術儲備上擁有了深厚的積累。
據悉,首都酒業即將推出中華牌醬酒、千尊牌醬酒兩個品牌,分別占位高端、中高端兩大主流消費價格帶。
中華酒以“中華”二字命名,浩瀚翻涌,承八百代赫赫炎黃,歷久彌新,育五千載泱泱華夏,賦予了品牌的厚重文化與非凡的精神意義。
據悉,中華酒于1959年在時任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誕生于北京。從誕生之日起,中華酒連續成為新中國成立10、20、30、40周年慶典用酒,并多次見證了諸多中國外交的重要時刻。同時,“中華”二字蘊含著華夏五千年文明,具有先天的文化承載力,可彰顯中華文化的高度和深度。
在企業實力、品牌優勢、文化底蘊等多重加持下,“北京一輕做醬酒絕對是一個戰略性的抉擇,也將會成為北京一輕增長的新動能。”劉立清說道。
02
醬酒遇冷?把脈從產業六大趨勢謀發展
當然,醬酒熱潮行至當下,已經出現趨于冷靜和理性的走勢。這在劉立清看來,是產業發展成熟的必經之路,且由多方原因造成。
從外部因素來看,經濟、市場、消費都出現變化,消費場景受限,消費需求減弱;從內部因素來看,他認為,“醬酒市場自身也有一些問題,品質參差不齊,部分中小企業重包裝輕產品,影響了消費者的開瓶體驗感,更重要的是,醬酒從渠道熱到消費熱目前還未形成很好的轉化,其間還存在一些阻塞。”
但他也言明,醬酒還走在發展賽道,醬酒品牌也大都還在成長中,需要更多時間蛻變成熟。“醬酒市場競爭激烈,但醬酒的發展其實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在品牌資產、產能儲能、消費群體等多方面長期積累,我們需要更多耐心與耐力。”
選擇在這一時間點入局醬酒賽道,無疑也證實了北京一輕對醬酒未來的長期發展持續看好,這份信心,源自其對醬酒,乃至整個白酒產業的精準把脈。
本屆糖酒會,劉立清分享了3點他觀察到的行業現象。一是白酒行業“兩頭熱中間冷”,行業集中和分化趨勢明顯,預計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還會繼續萎縮,在這種情況下,品牌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二是醬酒企業亟需冷靜下來,修煉內功,以品質為先導,做好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各項工作;三是市場價格倒掛,需要積極優化商業模式,提振經銷商的信心。
同時,劉立清也與酒業家分享了醬酒未來發展的六大趨勢:
擴大產能。從整個產業來看,醬酒一直還是在擴大、擴張,接下來要繼續擴大優質醬酒的產能實力,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品牌化。中國第一輪白酒品牌化造就了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第二輪是在2003年,國窖、水井坊、舍得、紅花郎這些次高端品牌崛起。第三輪品牌浪潮,一定會在醬酒誕生,高端、次高端市場一定還會涌現出一批新品牌。
高端化。未來醬香酒會迅速跟濃香酒形成均勢,醬酒會占白酒半壁江山,其中500-900元價格帶的醬酒更具備成長性,可能會占到三分之二市場份額,醬酒高端化是一大趨勢。
資本化。資本對醬酒是偏愛的,以前的金融資本都已退潮,未來一定是產業資本、國有資本,這些對醬酒的未來發展會有重大助力。
除此之外,數字化、商業模式創新這兩大趨勢也在醬酒產業發展中日益突出,在劉立清看來,醬酒必須要突破它原有團購的銷售模式,未來醬酒要形成大規模的集團軍作戰,能夠把市場從廠家到經銷商再到終端、消費端全部打通。
不難看出,不管是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還是對消費、市場、行業的剖析和預測,北京一輕都做了充足的研究和準備。
03
不惜成本、加速布局,用5-10年躋身第一陣營
談到未來規劃,劉立清講到“中華酒業要打造產供研銷一體化酒旅融合式企業,力爭5-10年能夠進入中國高端白酒第一陣營!”
眾所周知,做好醬酒不易,做一流醬酒品牌更非易事。中華酒業要如何實現這一愿景?
如上文所言,醬酒產業厚積薄發,中華酒業已為此做好打造“四個一流”的長期規劃:打造高標準的一流產區、塑造高標準的一流品牌、打造高標準的一流產品、鍛造高標準的一流團隊。
據劉立清介紹,中華酒業已在仁懷斥資數十億元打造生產基地,計劃產能8000噸, “我們不追求產量,而是追求質量,在這方面和一般的中小企業目標是不一樣的。一般企業可能8、9個人作為一個班組管16口窖池,每口窖池產8、9噸酒,但我們是13、14個人管12口窖池,每口窖池出酒6.5噸,算下來,成本比一般企業要高近一倍,產能卻比別人低30%,這樣做是為了保證了我們基酒的質量。”
他進一步強調,在生產投入上,中華酒業不惜成本,從園區建設,到產能、工藝,再到聘請生產骨干和專家、大師,方方面面都不遺余力。包括組建中華酒首席專家團,成立中華酒質量專業委員會,確保品質、品牌的雙品戰略落到實處。
除此之外,體系內的北京一輕研究院也為中華酒提供了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檢測服務,使傳統釀造由人工經驗控制上升到數字化、可視化的精準控制,保障高品質的規模化釀造。未來,中華酒業計劃建立院士工作站,充分發揮北京一輕的優勢,將科技轉變為生產力,真正打造出“人文中華、科技中華、綠色中華、健康中華”。
而在市場拓展方面,中華酒業創新商業模式,采用中華酒全國合伙人組織的形式,旨在建立廠商命運共同體,讓合作伙伴參與到中華品牌的建設、市場推廣中來。
近期,中華酒業將會舉辦“中華酒專家評鑒會”,中華酒全國上市發布會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在醬酒產業中場,中華酒業手握民族品牌、匠心品質、尖端科研、創新模式,以強者之姿勢助力產業向好發展,譜寫產業格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