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瀘州老窖文化繁衍“雙活DNA”
2022年07月04日09:08 來源:酒業家
巔峰對決,勝負只在毫厘之間。
6月27日,2022瀘州老窖“懷玉杯”釀酒技能大賽在1573國寶窖池車間內舉行,兩位新老冠軍釀酒師以攻擂和守擂的方式,完美地詮釋了瀘州老窖對品質釀造的極致追求。
據悉,大賽名稱源于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第一代宗師郭懷玉,是中國白酒行業舉辦歷史最久、影響最大、規格最高的品牌性勞動技能競技活動之一,也是由瀘州老窖首創的一項綜合了非遺技藝、工匠文化、名酒文化的代表性地方特色文化活動。
千里挑一,勝敗只在毫厘之間
潤糧拌糟、回馬上甄、輕撒勻鋪、看花摘酒……工具揮轉之間,濃郁的酒香早已彌散整個現場。最終,在經過長達3個小時的數輪比拼之后,馬沖蟬聯了本屆“懷玉杯”釀酒技能大賽總冠軍。
管中窺豹,只能眼見一斑。若非身臨其境地觀看,很難切身地感受到瀘州老窖在技藝的傳承和品質的提升上所做出的精益求精的努力。
酒業家了解到,瀘州老窖目前共有18個釀造中心,每個中心首先通過比拼,內部遴選出80個代表,再通過80進24、24進8、8進2、2進1,進行全方位的技能比拼,決出年度釀酒技能大賽冠軍。
只有成為冠軍,才有資格挑戰擂主。
強中選強,千里挑一。馬沖在接受酒業家采訪時表示,其實能參加擂臺賽的人員,大家在技藝上面的差異已經微乎其微。“巔峰對決,勝負只在毫厘之間,比賽的目的,就是要求大家在各方面都要做到最好。”
談及惜敗的原因,攻擂者何晨昕總結的原因是,體力相對弱勢。上甄要求輕撒勻鋪,不然糟料會被壓實,導致穿煙,影響蒸餾效果。而整個環節對體力的要求極大,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持久的耐力。
酒業家在采訪中獲悉,馬沖與何晨昕是2017年同時進的公司,且都師承“常勝將軍”張鯤,算得上是同門師兄弟。“同門兄弟,攻守之間,唯有傾進全力,才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一度的釀酒技能大賽,并非為了舉辦而舉辦,瀘州老窖早已將其融入日常生產,既能相互切磋,又不影響正常出酒,對品質的穩定和提升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一線釀酒人才短缺,瀘州老窖如何破局?
2020年一項關于釀酒工人的數據廣為流傳:我國白酒各流派傳統釀造技藝的國家非遺傳承人,平均年齡超過62歲,且只有12人。從事傳統釀酒工作的工人平均年齡超過48歲,且每年人數呈負增長。
受長期以來的就業觀念影響,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去從事一線的生產工作,大專及以上學歷中,即使專業對口,畢業即轉行的現象也比比皆是。更何況瀘州老窖還有個鐵律:所有老窖的高層和中層,都至少要在基層干兩年。
那么,在如此大背景下,瀘州老窖還能吸引并且留住像何晨昕、馬沖等一大批優秀的本科及碩士,原因又是什么?
何晨昕告訴酒業家,一切都源于國窖之旅。正是第一次,使他對瀘州老窖的文化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進入公司后,生產車間良好的工作氛圍,又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認同感。
何晨昕和馬沖都提到,瀘州老窖的工作氛圍很好,老師傅對新員工不是欺負,而是幫助,大家在工作之余,還經常一起吃飯喝酒,交流釀造技藝。何晨昕舉例說:“在(瀘州)老窖的釀造車間,時常可以看到,教授實操時,七八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圍著一個新人,每個師傅都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絕活教授出來”。
此外,良性的競爭環境也是促使大家積極學習,努力留下來的主要原因。馬沖表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在國企就是混日子,隨著年齡增長職位自然就升上去了。但其實到了瀘州老窖之后會發現,這里的競爭還是很大的,看到別人學得好,剩下的人就會趕緊追,這樣大家的整體水平就都提升了。
“像釀酒技能大賽這種平臺,對于年輕人是比較好的,有了這種技能大賽,心里就會有一個目標,也就有了奮斗的方向了”。馬沖補充道。
酒業家還了解到,瀘州老窖的人才培養和晉升制度也很完善。拿最近幾年開始的“雙導師制度”和“雙晉升通道”來說,青年釀酒師進入公司都會有兩個老師,一個教技術,一個教理論,并形成管理和專業兩條不同的晉升通道,每個通道都有不同的級別,整體比較通暢,只要技術過硬,專業等級較高,即使不做管理也能拿到相應的待遇。
得益于這種健康的制度和良好的氛圍,即使公司內部會有比拼,也只會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競爭。
正如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鋒在大賽中所提到:“人才是瀘州老窖的第一資源,技能型人才、專家型人才、創造型人才、實干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支柱。我們要繼續辦好釀酒技能大賽,把培訓資源、知識資源、晉升資源繼續向基層一線傾斜,不斷賦予了基層員工成長成才的意識和為企業增光添彩的能力。”
技和窖,瀘州老窖文化繁衍的“雙活DNA”
“十年品牌靠營銷,百年品牌靠質量,千年品牌靠文化。”這是林鋒多次提及的一句話。
眾所周知,瀘州老窖有“活態雙國寶”,一是不間斷持續使用449年的1573國寶窖池群;二是傳承698年、24代人的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技與窖,雙活共生,就像兩條配對的雙鏈DNA,一起承載著瀘州老窖文化的繁衍。
如同此次的大賽,新與老的碰撞,絕不僅僅是技藝的比拼,更是百年技藝,在競技的過程中傳承創新。而百年窖池歷經一代代老窖人的匠心守護,其中的釀酒有益微生物菌群也越來越豐富。
翻閱瀘州老窖的歷史,不難發現這正是一部釀造文化的繁衍史,得益于技與窖——這條雙鏈DNA的不斷轉錄和進化,數百年來,不同姓氏、不同地域的匠人被凝聚于此,相互接力,最終形成了如今厚重卻又充滿活力的老窖文化。
歷經數年成長,如今,馬沖和何晨昕也從當初的新人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師傅。在教授徒弟的過程中,除了以前老師傅們用到的口傳心授,還會融入更多專業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能更為科學高效地掌握。
讓文物說話,讓技藝鮮活,瀘州老窖用實際行動不斷提高著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持續賦予著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系統闡釋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新義。“懷玉杯”釀酒技能大賽的背后,正是瀘州老窖對傳統工匠精神的創新傳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匠心守護。
曾經因文化對瀘州老窖產生認同的新生代們,正在成為瀘州老窖文化的傳播者,甚至逐漸成為文化本身的一部分。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擁有高學歷的新生代加入,傳統白酒釀造技藝一定會從以前單純的經驗傳授,慢慢過渡到智能釀造,瀘州老窖將會再次成為中國白酒的“教科書”,引領白酒行業開啟智能化轉型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