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瓶文創酒都能成為“傳世之珍”
2022年04月14日09:08 來源:酒業家
1997年,貴州茅臺為紀念香港回歸推出紀念酒,被業界公認為文創酒的開山之作,自此開辟了酒行業的文創賽道。
匆匆數十載,一瓶1997年茅臺紀念酒成交價已超過10萬港元,隨著各大酒企和經銷商的入局,文創酒賽道儼然一片“紅海”之勢,業內人士曾預測,包括文創酒在內的花式酒市場的規模已突破百億級別。
如今市面上文創酒層出不窮,品質卻良莠不齊,怎樣做出一款真正具有傳承、收藏、投資價值的文創珍品,在這個火熱的市場中,值得每個人冷靜思考。
文創酒絕不是文化的堆砌
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度的文化認同,讓文創酒本身超越了酒的飲用價值,成為稀缺的收藏品和投資標的。
“白酒的根在農業,身子是工業,但是白酒的靈魂屬于文化產業。”好的文創酒,源自文化內涵的精雕細琢,白酒自身就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開發文創酒這一細分品類時,選擇的文化IP必須和白酒原有的文化屬性相契合,以產生“1+1>2”的市場效應。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白酒自身文化價值的深度挖掘是做好文創酒的必要前提。以珍酒為例,作為不可復制的“酒中珍品”,可以通過其自身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淵源作為文化基因,再結合其他文化元素,做出文化的創新。
眾所周知,貴州珍酒誕生于國家“六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是“白酒業的國家壹號工程”,該項目的試驗成功本身就源于28位釀酒技術精英的匠心堅守與傳承。此次選擇中華文脈的根源“文字”、“甲骨文”與珍酒的傳承文化融合,為其新品“傳世之珍”文創酒注入獨特的文化靈魂。
甲骨文又稱“殷墟文字”,是我們能見到最早的成熟漢字,最早發現于河南安陽小屯村,文字本身就是歷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體系一脈傳承,發展成為現在的漢字,這種文化的傳承與珍酒的歷史傳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甲骨文是河南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文化藝術瑰寶,傳世之珍在設計上采用甲骨文作為超級符號,輔以遍布河南的具象文化符號,深度詮釋河南文化與中原文化,用中國傳統色帝釋青色和庫金賦予包裝沉靜內斂、威儀四方的氣質。
用認知度極高,文化底蘊深厚的甲骨文,完美契合珍酒自身的文化源頭,傳世之珍在文創上已經站位成功。
文創在前,美酒在后,做傳世之珍
好的文化創意也需要有好酒作為載體,畢竟,文創酒文創的落地也必須是酒。
一瓶好酒,本身就具備收藏屬性和收藏價值,自身就能夠成為文創酒的良好基底,做文創酒首先就要選擇具有文創價值的品牌合作,以強強聯合之勢,鑄就傳世之作。
無疑,依托傳奇的歷史與品質積淀,如今的珍酒已經是珍貴、稀缺、高性價比的醬酒品牌代表,珍十五、珍三十兩款產品廣受消費者認可,擁有良好的市場背書,這也為傳世之珍提前打好了市場基礎。
此番傳世之珍在珍酒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對酒品進行了大幅度升級,由貴州珍酒第三代傳承人、國家一級品酒師吳長貴親自操刀,甄選長期儲存、具有稀缺性的特優級以上基酒為底,加入不同年份的珍藏老酒進行小批量勾調而成,力求將傳世之珍做成滴滴珍品。
與常規標品不同,由于勾調師手法不一,小批量勾調的產品沒有延續性,每個批次都是絕版,傳世之珍作為酒的稀缺性可見一斑。
經過長達一年的打磨,從文化內涵挖掘,到外觀設計,再到酒體的反復打磨,傳世之珍用最深度的文化價值的挖掘,加上最有認知的文化符號展現,以十分稀缺的酒釀為載體打造了一款文創酒的珍品之作,可謂“一片甲骨驚天下,一瓶美酒傳千秋”。
文創在前,美酒在后,做傳世之珍
站在文創酒的風口之上,保持冷靜的心態其實很難。
據悉,傳世之珍今年在全國只投放60噸配額,對各地區進行控量管理,限量配給。作為一款定位長線運營的高端精品,短期內的盈利并不是傳世之珍的重心所在。
抱有這樣的初心,傳世之珍也不會成為流通貨,產品將只采用團購渠道銷售,客群定位于高端的商務、政府用戶,目標是成為社交貨幣、收藏珍品。
此外,還會根據每個市場的容量,設置簽單額的上限,既能保證產品的稀缺性,又能防止傳統“壓貨”模式對下級代理商的傷害。
在價格上,傳世之珍是珍酒體系在次高端價格帶上的拓荒者;在渠道上,傳世之珍將重心聚焦于業外客戶,與珍酒的流通渠道形成有效互補,彼此賦能,相互加持,保證長線合作。
與此同時,傳世之珍的招商也設置了嚴格的標準,并不是多多益善,代理商必須擁有良好的商業口碑且背靠精準的消費群體資源,然后才會再考量實力和團隊運營能力,更看重質量和長線發展。
在市場拓展的節奏上,傳世之珍也顯得相對“佛系”,制定了3年的中短期規劃:以河南區域市場為起點,并分點布局兩廣、北京等有一定資源的市場,有節奏有步驟,做到步步為營。
所以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傳世之珍都顯得那么不驕不躁,扎實做好每一個細節,用一顆不趨利的平常心,循序漸進地打磨出一款真正的珍品,并鋪設長線的成長路徑。
不是每一瓶文創酒都能成為傳世之珍,唯有不驕不躁,才能和時間成為朋友,在歲月的洗禮中成就傳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