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3000億時代 川酒如何破局“大而不強”?
2022年02月11日09:08 來源:酒業家
“2021年川酒有望突破3000億元大關!”
盡管官方的統計數據尚未出爐,但在去年底慶祝中國加入APEC 30周年的一場重要活動中,一位川酒權威人士直言:四川酒業的整體業績非常看好!“領先指標實現高位、快速增長的四川酒類行業營業收入占全國的比重和占行業利潤的比重再次上升。”
1月19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1-12月全國釀酒數據顯示: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715.63萬千升,同比下降0.59%。
同日,四川省政府發布的2021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數據顯示: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四川白酒產量增加3.7%。
對比四川省統計局在2021年11月發布2021年1-10月數據——四川全省規上白酒生產企業累計生產白酒288.5萬千升,同比增長4.9%;完成營業收入2558.8億元,同比增長14.6%;實現利潤總額496.7億元,同比增長31.2%——不難看出,在全國白酒總產量下降的背景下,川酒逆勢增長,實現產量、營收和利潤的“三增”。按照川酒營收兩位數增長的幅度和第四季度旺季銷售的慣例估算,川酒的營收規模在2021年突破3000億元大關的確可期。
在白酒行業向頭部集中的趨勢下,沖向3000億的川酒明顯已占據了規模優勢,成為中國白酒中巨無霸式的存在。那么,站上3000億規模的川酒未來之路該如何走?阻擋川酒既大又強的因素是什么?是時候思考后3000億時代的川酒如何蹄急步穩了。
川酒的挑戰
長期以來,川酒的核心優勢在于“品質+品牌”的雙核驅動,同徽酒的“渠道”驅動和蘇酒“渠道+品牌”驅動相比,川酒更偏重于濃香酒質和本身的原酒品質,同時因自身品牌基因的影響,在口碑上具有先天優勢。
但是,川酒在品質和品牌上的相對優勢反襯出其在渠道力上的失衡。酒業家走訪四川酒類經銷商后,得到的一個共同的直觀感受——“沒有因為川酒做大而掙到更多的錢”。這是四川大型酒商數量不多的一個直接原因,也是四川酒商更傾向于做面向全國市場的品牌運營商的主要原因。
“洋河、古井等百億企業在其本省銷售額都在80億元以上,而川酒企業在四川的銷售額能上40億元都殊為不易。”有川酒企業高管曾在公開場合感嘆道。
成都酒圈資深人士何先生對酒業家說:“以前,除了茅臺以外幾乎沒有川外酒能在四川銷售,而今不但洋河、汾酒等名酒相繼起量,國臺、金沙、丹泉等醬酒品牌也競相殺入,紛紛在川撕開了一條口子。”
成都尚善品牌機構調研的醬酒在川銷售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2020年,成都市場的茅臺醬香酒銷售額約為3億元、習酒銷售額約3億元、國臺、釣魚臺酒、金沙、珍酒合計銷售額為2-3億元,2021年的銷售增量平均為10%。
一方面是川酒知名品牌在四川本土市場上未能形成既大且強的勢能,另一方面是各路諸侯對四川市場的不斷蠶食,川酒面臨的挑戰已在眉睫。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李后強在出席四川省酒類流通產業發展大會時指出:“未來10年酒類行業將出現周期性市場深度調整,醬香型白酒沖擊很大,川酒面臨新挑戰,必須破解大而不強的痛點堵點。”
何為大而不強?多位酒類行業研究人士指出,濃香至今仍是第一大銷售規模的香型,但在“清香復興”、“醬香崛起”、“消費碎片化”等因素的夾擊之下,濃香型白酒正呈現出下滑趨勢,這已影響到“川酒芬芳”的魅力展現,尤其是近年來茅臺、洋河、古井、汾酒等名酒的強勢增長對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舍得等川酒的行業排名和市場氛圍造成了強烈的沖擊;與此同時,黔酒出山、徽酒西征、蘇酒挺進,豫酒、魯酒、桂酒、鄂酒等板塊振興以及當地政府力量的介入,也讓川酒進入當地市場難度增加。
挑戰之下,沖向3000億的川酒如何才能做到既大且強?
川商成川酒做強的第二極
“川酒六朵金花能走遍全國,奠定川酒目前雄霸全國的優勢,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過去全國大部分酒廠的主管單位都歸屬輕工業部,而僅四川屬于商務部管轄。”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理事長張建平指出,從川酒起步起,流通企業便在川酒版圖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在川酒企業及零售渠道的綜合變革作用下,四川品牌酒企及川酒流通企業將以雙輪并驅之勢成為川酒振興的最重要力量。”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執行會長、成都尚善品牌機構創始人鐵犁認為,除了得天獨厚四川名酒企業外,正在積極爭取“話語權”和“主動權”的川酒酒商將是川酒振興、突破當前困境的第二極。
那么,在川酒后3000億時代,加大培育一批與川酒品牌實力相匹配的大商、超商、巨商,能否成為推動川酒既大且強的關鍵途徑?
在調研中,有經銷商向酒業家表示,川商賣川酒未形成大體量的主要原因在于川酒的利潤率不高,而且部分川酒企業有廠大欺商之嫌,所以不得已把精力轉向其他品牌或者自營品牌,“如果川酒企業能與經銷商開誠布公地坐下來,就利潤等長期糾結雙方的問題談一談,讓彼此之間的利益契合點更加合拍,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談到川酒企業與川酒流通企業抱團發展時,李后強認為,應按照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推動白酒等食品飲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把“三重壓力”轉變為“三大活力”。
李后強指出:“川酒流通靠人、靠網、靠渠道、靠企業。流通要有創意、有文化、有親情、有人性。要培育大酒商,促進網絡整合。大力推進集中化、數字化、系統化轉型升級。利用新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在手機上做文章,開辟新天地。”
酒業家進一步獲悉,川酒價值鏈存在的問題以及川酒群狼齊聚卻因行政區隔管理和彼此利益爭奪導致整合力缺失的現狀,已經引起政府和行業組織的高度重視,希望通過更佳良性的營銷環境構建,引導川酒企業與川酒流通企業共同為川酒振興而賦能。
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已明確提出要打造酒業協會聯盟、跨業協會聯盟、酒業大商聯盟、行業媒體聯盟和中國白酒商學院、中國白酒融合發展研究,向下打牢基礎、向上爭取支持、橫向整合資源、強化專委會,高有效服務與省內聯動,壯大川商力量。
針對四川酒商未來之路,四川省商務廳正在牽頭推進百億級、50億級等酒類流通企業培育,并將從各地市州互動、跨省合作、外出商機、媒介交流等方面為四川酒商群體牽線搭橋,加速推動川酒企業與川酒酒商的抱團發展。
“我們酒商急需一場‘自我革命’,來實現‘變局’與‘破局’,拉動整個酒類流通走向更高的軌跡。”貴州茅臺酒四川經銷商聯誼會會長、四川盛世群運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指出,中國白酒產業進入新的周期,酒類流通行業正面臨新一輪洗牌,競爭格局呈集中化態勢,這對四川酒商而言,有新挑戰也將有新的作為。
“川商首先要解決自身生存的問題,更好的發展,才能推動川酒整體發展。”自貢樂邦糖酒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紹華的一席話,則表明了四川酒商對于現狀與未來發展的清醒認知。
“歸結起來,我們要構建自己的造血功能。”南充市三名酒業有限公司監事董明總結指出,川酒酒商要自己強化本領,做好資源整合,通過聯合力量尋求更好發展。
一個好消息是,在最近的一場集結了眾多四川酒商代表的會議上,包括四川百瑞祥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廖昌學、尚好名供應鏈董事長何建宏、內江甜城糖酒有限公司董事長羅龍明、廣安市糖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鄧志平等在內的四川酒商代表都表示愿意為川酒振興賦能,甚至有大商表示,愿意以一己之力助力川酒二三線品牌提升銷量。
“去年德陽高端酒水銷量大約在8-9億元,中端3億+,中低端大約1億,主要還是賣川酒為主。”從德陽市群運物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運武對于德陽白酒市場的占比分析可以看出,四川酒商對于川酒的擁戴已溶入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