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趕”到“平視” 中國葡萄酒底氣何在?
2021年11月25日09:10 來源:酒業家
“勤勤懇懇為工,兢兢業業為匠……”一份發自西子賓館,凝聚著中國匠心精粹的《西子宣言》,不僅藏著百年張裕的匠心精神,更蘊含著百年張裕的奮斗目標。
2021年11月21日,張裕旗下愛斐堡在西子賓館開啟了以“盛世匠心·大國禮遇”為主題的盛典,并攜手3位大師在西子賓館發布《西子宣言》。
事實上,此次盛典于張裕而言,有著特殊意義。2016年,G20杭州峰會歡迎晚宴設在西子賓館,其以浙菜為依托,創新研發的杭幫菜,佐以愛斐堡赤霞珠干紅和霞多麗干白,給20國領導人留下了中國風味的經典記憶。
這一場時隔5年的“對話”,以“愛斐堡”“西子宣言”“西子賓館”為關鍵話題,講述了百年張裕的精彩匠心故事。
40余次登上國宴
張裕愛斐堡憑何做到?
現身G20杭州峰會歡迎晚宴,是愛斐堡品質的真實寫照,但愛斐堡的舞臺顯然不止在這一處。
據了解,自2007年酒莊正式開業以來,愛斐堡已40余次登上國宴舞臺,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4年上海亞信峰會、2015上合組織峰會、201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2016 年G20杭州峰會、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19年第七屆中日韓工商峰會等國際盛會,款待過300余位外國元首和貴賓,成為了中國外交一張獨特的名片。
愛斐堡為何頻頻受國宴“青睞”? 從張裕股份副總經理、中國釀酒大師李記明的話語中,即可探知。
“在愛斐堡酒莊,從種植一棵葡萄樹開始到釀成一瓶酒,需要25年的等待。是時光,更是專注,釀成了佳釀。” 李記明表示,“釀酒師是一份很嚴苛的職業,面對不同地塊、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種間的質量和風味的差異,都需要釀酒師做出判斷,制定出不同的釀造工藝。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到葡萄酒的風格,我們必須對自己嚴格。”
不僅如此,愛斐堡酒莊為追求高質量的原料,將愛斐堡酒莊葡萄園的植株行距控制為2.5米,株距為1米,一畝地僅種266株葡萄樹,一株葡萄樹只產一瓶好酒。嚴格的控產要求,也讓愛斐堡酒莊的品質標準優于法國AOC法定產區標準。
細節之處見真章,正是張裕對品質的不斷錘煉,才有了愛斐堡的國宴品質。而這一品質,也讓愛斐堡在國內外諸多大賽中脫穎而出。
2020年,在全球權威媒體Drinks Business于倫敦舉辦的“全球最佳國宴酒盲品賽”上,愛斐堡獲得了由5位世界葡萄酒大師(MW)、5位世界侍酒大師(MS)組成的頂級評審團的一致好評。
此外,愛斐堡酒莊產品還接連斬獲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賽、MUNDUS VINI世界葡萄酒大賽等大賽金獎。在今年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DWWA)上,愛斐堡酒莊A8霞多麗干白奪得最高獎項——鉑金獎,這是中國葡萄酒在此次賽事中獲得的最高榮譽,也是中國干白葡萄酒首次奪得“鉑金”。
重磅發布《西子宣言》
張裕以細節演繹匠心
探尋張裕國宴品質的密碼,工匠精神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勤勤懇懇為工,兢兢業業為匠。我們是中國工匠精神的倡導者和守護者,弘揚工匠精神,傳承百年技藝,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盛典上,張裕聯合嵇錫貴大師、朱炳仁大師、朱啟金大師以及浙江優秀企業家代表,共同宣讀《西子宣言》。
短短73字,即展現了張裕對工匠精神的重視,事實也是如此。
在過去的10多年間,為了打破國外壟斷,李記明深入研究我國本土酵母,最終篩選出了三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釀酒性狀優良的本土酵母,并應用到產品生產中。李記明堅定道:“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挖掘中國風土,釀造中國風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展現中國自信,讓全世界更多人喜歡中國釀造。”
據悉,此次盛典上,愛斐堡酒莊匠心打造的A9+赤霞珠干紅、A8+赤霞珠干紅、A8+霞多麗干白三款新品隆重亮相,愛斐堡酒莊還聯合工藝美術大師推出“愛斐堡X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名作品,全球限量3000套。
盛典現場舉行了“愛斐堡X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2號聯名作品首發拍賣儀式,最終分別以88000元、56000元的高價成交。這兩套產品,包含有嵇錫貴大師親自制作的《海棠春曉》粉彩杯、朱炳仁大師親手制作的熔銅雕塑文房清供擺件《山》以及李記明大師親自主持調配釀造的愛斐堡“江崖云海”限量版產品。
無論是3款新品,還是“愛斐堡X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名作品,都滲透著匠心。
“作為一個手藝人,一定要有恒心,經得起磨煉,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調整心態,堅持到底,這樣才能創作出好作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G20杭州峰會國宴用瓷畫面總設計師嵇錫貴嵇錫貴,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陶瓷之美,在擔任G20峰會國宴用瓷畫面總設計師期間,最忙的時候從早晨4點起床畫畫,到晚上12點才休息,一日三餐只靠面包和水應付。制瓷老手藝有七十二道不同工序,一般來說,每個工序都由不同的師傅來完成,但嵇錫貴要求自己“一手抓”,她堅信,只有長期實踐,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才能熟能生巧。
“所謂匠心,是對極致之美的追求,偉大的事物不僅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傳承人、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顧問朱炳仁以傳統的非遺技藝融合創新元素,完成了主會場銅門、銅頂、銅畫,還有陳列于各場館內的60余件藝術品,引起世界關注。朱炳仁大師認為,作為匠人,要堅定文化自信,用精湛的中國工藝,講好中國故事。
“國宴中的所有食材、酒水,都是產自中國,就像國宴用酒愛斐堡,代表中國的風土和品位,這是我們的品質自信。”身為中國烹飪大師、浙江西子賓館行政總廚、G20杭州峰會歡迎晚宴菜肴設計者,朱啟金認為所謂匠心,就是要精益求精,追求更好。
從“追趕”到“平視”
工匠精神穿越百年
“張裕前一百年,可以說是在學習以及追趕,但最近的二三十年,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底氣。”張裕股份總經理孫健直言,“今天的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同樣,今天的中國風土也已經能夠釀出世界品質的好酒,中國的葡萄酒也可以平視世界了。平視,既意味著實力,也意味著心態。”
顯而易見,中國葡萄酒已經在世界葡萄酒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但這一成果的到來,實屬不易,背后所支撐的正是“工匠精神”。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往大了說,它關乎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地位和影響力。從小處說,對于一個公司來講,有沒有工匠精神,決定了這個公司能走多遠、能走多高。對一個人來講,像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師,也是有工匠精神才能走到這個行業的最高峰。” 孫健表示,張裕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也是工匠精神在起著作用。在近130年的發展中,張裕經歷過高光時刻,也經歷過一些低谷,沒有百年如一的匠心,捧不牢手中的飯碗。
在近130年的歷程中,張裕人一心只為釀造好酒。從1892年,張弼士在煙臺創辦張裕釀酒公司,拉開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的序幕,到1915年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張裕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及雷司令白葡萄酒斬獲四項金獎和最優等獎狀,代表中國葡萄酒和白蘭地首次在國際舞臺上榮獲大獎,再到愛斐堡屢登國宴舞臺……張裕的匠心始終如一。
截至目前,張裕已在全球布局14座專業化酒莊,覆蓋法國、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亞等全球重要葡萄酒生產國,擁有25萬畝葡萄園,產品銷往全球70多個國家。
2019 年,由新華社瞭望智庫發布的《中國企業品牌全球化報告》披露了張裕和拉菲近一年內在全球市場互聯網搜索熱度的初步相對得分為:0.064 和 0.068,張裕的全球品牌熱度比肩拉菲;2019年,張裕被國際權威媒體Drinks business評為全球第四大葡萄酒企業;2020年、2021年,張裕兩度被Brand Finance評為全球最具價值葡萄酒品牌TOP2。
諸多榮譽載身,是張裕背后穿越百年的“工匠精神”所驅動。如孫健所言:“未來,張裕將繼續厚植工匠精神,并攜手各個領域的匠人,一起為中國葡萄酒強筋健骨,以國宴品質向世界展現中國名片。
顯然,實現從“追趕”到“平視”的張裕,還有更遠更長的路要走,但“工匠精神”將為張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