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股神巴菲特告誡投資者們的這句箴言如今在醬酒身上應驗。
近日,酒業家在市場層面了解到,山東、河南、福建等多地市場中的醬酒開發產品出現滯銷現象,中秋、國慶期間,即便銷售略有回升的煙酒店,繼續進貨的意愿也不強烈,多數接了醬酒貼牌產品的終端商表示:“今年的首要任務是去庫存。”
“熱而不銷”,這是當下醬酒貼牌商們面臨的共同尷尬。其實,這種“瘋狂涌入—大力囤貨—產品難賣”的貼牌游戲已不止一次在白酒市場里重現。只是這次,陷入焦慮與糾結的醬酒貼牌商們,又該如何走出困局?
貼牌醬酒“遇冷”
經銷商、煙酒店緊急“剎車”
對于福建經銷商李明(應受訪者要求,化名)而言,從去年看別人開發醬酒產品“撿錢”到今年自己囤了一倉庫醬酒,并放棄了一個已經完成外觀設計的醬酒品牌,像是玩了一把“過山車”。“賬面虧損近100萬。”反思過后更多的是失落,李明暫時放棄了開發醬酒品牌的想法。
與李明情況類似,福建一酒業全渠道、全品類服務商張天(化名)本來也計劃開發一款醬酒產品,但走訪市場一圈之后,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在喊醬酒熱,去年確實有(市場)體現,醬酒開發產品在福建龍巖、漳州、泉州、廈門等市場能占到30%以上;但今年7-8月,我再到市場去看的時候,發現貼牌產品的占比已經不足25%,很多煙酒店老板明確表示只賣高端醬酒品牌,不愿意賣開發產品了。”張天認為:“福建醬酒主線產品往上走,二三線貼牌產品往下走的趨勢將繼續下去。”
不止在福建,酒業家調研山東、河南等市場時也發現,醬酒貼牌產品的退潮成為當地醬酒市場正在發生的進行式,很多經銷商和煙酒店開始拒絕進貨醬酒貼牌產品。
“我感覺還是錯判了醬酒貼牌產品的趨勢。”河南一原酒供應商、定制商陳為(化名)向酒業家感嘆說:“三年前開始,醬酒貼牌產品在河南市場開始起勢,到2020年更是到達了一個小高峰,市面上50%以上的產品都是一些不知名的貼牌產品,開發商也一窩蜂地擁向了醬香酒核心產區茅臺鎮,這時候,醬酒原酒供應與定制開發業務自然水漲船高。但好景不長,春糖之后,經銷商、煙酒店老板做的貼牌產品在市場上就很難賣了,即便遇到中秋、國慶,也只能消化一小部分庫存,這種情況之下公司只能減少醬酒產品的訂單。”
陳為還表示,因為原酒價格差不多漲了30%左右,河南很多開發商礙于成本,并沒有低價拋貨,但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如果再不能有效解決庫存問題,就肯定會出現低價拋貨的現象,“那個時候將是河南醬酒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的開始。”
在品牌管理專家、九度咨詢董事長馬斐看來,由于雙節醬酒動銷表現低于經銷商、貼牌商預期,拋售產品的可能性極大,特別是拋售不知名的廠家的貼牌產品。
有行業人士直言:“拋貨只是權宜之計,貼牌商是時候考慮以后的路怎么走了。”
貼牌醬酒為何“遇冷”?
表面上看,醬酒貼牌產品在消費端的動銷表現低于預期,是渠道商和終端商踩“剎車”的直接原因,但在貼牌醬酒困局的背后,其實還有兩大深層次的原因。
“一方面,醬酒正在從產業熱走向消費熱,經歷新的一輪洗牌,貼牌產品首當其沖。”華策咨詢董事長李童表示,當下醬酒面臨兩大周期風險:一是價值偏離,即不少醬酒產品價格與價值不相符;二是供需失衡,目前渠道需求大于消費需求,從渠道端到消費端一旦形成供需失衡,結果就是量價齊跌,“很多現在三四線甚至五線醬酒企業的酒幾百塊錢一瓶,培育的消費者未來可能不是你的消費者。”從酒業家調研的河南、山東等地市場看,這種現象在貼牌產品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另一方面,市場的無序開發,挫傷了消費信心。”山東一頭部煙酒店老板李華(化名)透露,過去一年里,很多經銷商、煙酒店老板被忽悠或者跟風開發醬酒貼牌產品,想要靠價格不透明的貼牌醬酒產品收割一波紅利,他們推出的醬酒產品,成本只要30塊錢,但定價往往數百元。“剛開始走圈層銷售時,確實可以賣出一部分產品,但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的覺醒和價格信息的透明,就沒有了后續成交,貨都壓在倉庫里。”
“一些二三線品牌的主線產品銷售都承壓,價格上不去,貼牌產品自然沒有太大的空間。”在四川圣吉米圖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軼看來,隨著信息的透明度越來越高,醬酒貼牌產品的利潤空間將越來越窄,失去利益驅動力的醬酒貼牌產品更難得到渠道商和終端商的青睞,而在醬酒品類紅利過渡到品牌紅利的過程中,價格往下走的醬酒貼牌產品只會透支母品牌的品牌力。
醬酒貼牌商該如何走出困局?
面對市場遇冷的情況,選擇堅守還是退出呢?這成為不少醬酒貼牌商需要思考的現實問題。
“存在即合理,很多濃香的貼牌商依然活的很滋潤,可見醬酒貼牌產品依然有空間。但不能按照之前的思維做貼牌,要堅持小而精。”李華向酒業家表示,所謂的“小而精”,有三個方面的考量:一是盡量做知名品牌的貼牌產品;二是將SKU壓縮在5個以內;三是做好圈層營銷。
而陳為認為,貼牌商可以選擇與酒企更為深度的合作模式,比如股份合作,讓開發的品牌能得到廠家更大的支持力度。另外,當前醬酒貼牌產品的認知率仍需提升,顧客滲透率偏低,貼牌商除了持續加強產品的性價比之外,還需要更有效率的營銷。
“作為貼牌商,要想更好地生存下來,首先要把品質放在第一位;其次做好品牌的創新工作,尤其是個性化品牌的建設工作,因為未來一定是大品牌與個性化品牌共存的時代;再次是強化消費者培育與消費者教育,尤其是強化系統性醬酒品鑒、傳播以及日常服務。”資深醬酒專家、權圖醬酒工作室創始人權圖指出,長期來看,醬酒貼牌是一個比較邊緣化的商業模式,濃香酒如此,醬香酒也是如此,現在貼牌商涌入醬酒無非因為醬酒現在的容量比較大,很多廠家沒有能力來完全占據市場,所以需要貼牌商進行輔助,但隨著醬酒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廠家進一步壯大,品牌進一步知名后,醬酒貼牌商的占比會越來越低。
對此,張軼表示贊同,他認為,未來能夠真正走出來的醬酒貼牌商會很少,“酒業貼牌的歷史似乎正在重演,這一次落在了醬香酒身上,只不過時間更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