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9月2日將收購企業產能門檻提升至萬噸后,貴州醇并購一事再爆新消息。9月7日,貴州醇董事長、總經理朱偉在其今日頭條自媒體平臺發表言論,暗示收購對象為某大型基酒企業。
朱偉稱:“貴州醇宣布10000噸醬酒企業,有人質疑說全國總共也沒幾家。其實是有的,只不過他們屬于白酒行業的幕后英雄。”他還表示,這些企業“有些網友應該懂。”
該狀態發布5小時后,瀏覽量過萬,收獲網友評論79條。有網友在評論區留言,朱偉所謂的“幕后英雄”應為“原酒供應商”、“基酒企業”。
酒業家了解到,在白酒行業內,不少企業存在外購基酒(原酒)的情況,而為這些酒企提供基酒的企業就是“基酒供應商”。
事實上,酒企外購基酒在行業內存在多年。除了部分地區不具備自釀優質基酒的環境條件之外,自釀基酒程序復雜,成本較高,都是企業選擇外購基酒的重要原因。另外,產能瓶頸也是企業的一大考量。有行業專家指出,“對于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的企業,部分外購基酒補充中低端產品及作為調味酒都是正常情況,這幾乎也是國內所有酒企都存在的現象。”
反過來說,出售基酒也成為不少品牌力不足的釀酒企業重要的謀生手段。據了解,近來在茅臺帶動下醬香酒持續受熱捧,茅臺鎮基酒交易十分火爆,山東、河南等多地廠商均前往茅臺鎮購買基酒,基酒生產廠商則根據基酒存放年份長短等因素制定出售價格。而在釀酒大省四川,原酒產業已成為釀酒行業中的一大分支,數據顯示,2019年四川省由二三四線酒企和小作坊生產銷售的原酒高達320萬噸。
不過,近幾年不少基酒企業的生產面臨萎縮。2020年中國白酒原酒產業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向原酒生產企業發出提醒:“原酒企業在‘十三五’末,尤其是2020年以后,其實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某基酒廠商向酒業家透露,白酒行業整合加劇是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中小酒企規模偏少,營收僅僅幾千萬,再加上品牌勢能不強,外埠市場不斷衰退,造成財務周轉困難。原酒企業如果提供基酒給到這類中小酒企,回款有可能打了水漂。而頭部酒企紛紛進軍全國市場,擴張速度加快,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紛紛壯大自身的基酒產能,這就使得原酒企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不少基酒企業要么痛苦轉型,打造自身品牌;要么積極擁抱資本,與外界合作。而貴州醇宣布收購的赤水河流域萬噸產能醬酒企業很可能是后一種。
“如果真的是收購基酒企業,對雙方將都是一種利好。”有分析人士認為,“一些基酒長期為名牌企業供酒,產品品質過硬,老酒儲備豐厚,可惜‘養在深閨人未識’,處于產業鏈低端,議價能力不強;而貴州醇有豐厚的品牌底蘊和精干的營銷團隊,操盤者朱偉又擅長品牌打造,二者的結合將是一種資源互補,最終會造成共贏局面。”該人士還認為,四川省是全國最大的原酒供應省份,“如果貴州醇真的選擇收購基酒企業,且是萬噸產能的醬酒企業,在四川省的可能性比較大。”
貴州醇收購事件時間表
8月4日,貴州醇宣布下半年即將開啟“并購模式”;
8月5日-7日,貴州醇透露了三條收購企業標準:產能低于5000噸的不并購、只考慮優質產區、醬香白酒生產企業;
8月12日,貴州醇表示,擬收購企業位于赤水河流域;
8月15日,貴州醇董事長、總經理朱偉表態:“其實,仁懷未必是首選。很多人只看到其中的機會,很少人看到背后的風險。”暗指收購企業不位于仁懷產區;
8月30日,朱偉曬出媒體報道截圖,并評論“放心,真干!”回應外界傳言貴州醇收購擱淺傳聞;
9月2日,貴州醇將擬收購企業產能門檻提升至10000噸,并宣布結果將在中秋節前后公布;
9月7日,朱偉在其今日頭條自媒體平臺發表言論,暗示收購對象為某大型基酒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