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的要求,譜寫北海市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發展篇章,4月25日上午,中共北海市委員會、北海市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舉辦了“春暖花開·遇見北海”城市推介系列活動主題新聞發布會。
來自四川省、江蘇省、山西省、甘肅省、河南省、陜西省、福建省、重慶市及成都市、西安市、宿遷市、甘孜州、自貢市、樂山市、長治市、忻州市、洛陽市、三門峽市等省(區)市的宣傳、住建、文旅及招商投資部門領導,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香港衛視、法國《法中網》、四川日報、西安日報、宿遷日報等中央級媒體、香港媒體、海外華文媒體和相關省(區)市各級媒體(含新媒體)近70家應邀參加了本次活動。
新聞發布會舉辦前,北海市副市長歐余軍為系列活動致辭。歐余軍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太原、北海兩地乃至與各省(區)市之間的交流互動、合作共贏,并真誠邀請國內各界朋友前往北海旅游度假、購房置業、休閑康養、投資發展。他誠摯邀請各界朋友一路“向南走”,在春暖花開之際相約北海!
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北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伯賢向到場嘉賓和媒體傾情推介北海。他說,太原是一座擁有表里山河、歷史文化底蘊極為豐富,到處浸透唐風晉韻的北方名城。北海則是另一種氣質,坐落在中國南海之濱、北部灣畔,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中國首批“避寒宜居地”,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近年來,全國各地有很多人士前往北海旅游度假、休閑養生、投資興業。
劉伯賢從六個方面對北海進行了全面推介——
北海有“一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據《漢書·地理志》載,早在2200多年前的漢代,漢武帝就派遣使者從北海的合浦、湛江的徐聞遠航至東南亞和南亞諸國,遠至印度、斯里蘭卡等地,與這些國家開展經貿往來,用絲綢和黃金交換明珠、琉璃等奇珍異寶。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海時,在北海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參觀了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覽,指出北海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歷史淵源上來講,北海確實是最早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之一。
北海有“兩件自然珍寶”:
一件是南珠。北海是“中國南珠之鄉”,因盛產南珠被譽為“珠城”。“珠還合浦”的典故,以及俗語“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講的就是北海的南珠。第二件珍寶是潿洲島。潿洲島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由火山噴發堆凝而成,形成了海蝕、海積、溶巖等自然天成的火山地貌景觀,先后被評為“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美麗中國’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第二名等稱號。
北海經歷過“三次對外開放”:
第一次是在2000年前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開辟以后,北海成為中原地區對外進行海上貿易的重要樞紐;第二次開放是187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清政府和英國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北海被開辟為通商口岸,成為當時西南地區第一個對外通商的海港和中西方文化交匯的前沿。英國、法國、德國等8個國家先后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或辦事機構,至今還保留了領事館、洋行、郵局等比較完好的西洋建筑群;第三次開放是1984年,北海被列為中國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由此掀開了北海發展騰飛的新篇章。
北海有“四種地域文化”:
悠久的對外開放歷史,特定的地緣區位,孕育了北海獨特而多元的城市文化,其中特點比較鮮明的有疍家文化、南珠文化、海絲文化、客家文化這四種。疍家文化,概指北海依水而居、以船為家、捕魚為業的水上人家,又稱“疍家人”,其長期形成的婚喪嫁娶等獨特文化。南珠文化,概指作為南珠之鄉的北海,其開采珍珠的千年傳統和“合浦珠還”等歷史典故融合而成的文化。海絲文化,概指北海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所承載的開放包容、勇于開拓的文化。客家文化,是居住在北海的“濱海客家”這一族群所獨有的文化傳統,北海客家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3,2011年,第24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北海舉辦,盛況空前、蜚聲海外。
北海有“五大旅游名片”:
作為廣西首個“全域旅游示范市”,北海擁有各類旅游景區景點50多處(其中5A景區1處,4A景區11處、3A景區16處)。近年來熱度較高的有潿洲島、銀灘、紅樹林、老街、合浦漢文化博物館五大景點,集中體現了北海的濱海特色和文化底蘊,是到北海的“必游之地”。得益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北海的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居全國前列,負氧離子超出內陸城市近100倍,因而有“氧吧城市”的美稱,先后榮獲“十大最中國生態名城”“全國10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等稱號,兩次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殊榮,連續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
北海有“六大產業集群”:
經過多年的發展,北海目前已初步形成綠色化工、電子信息、臨港新材料、硅科技及光伏玻璃、高端造紙、能源六大工業產業集群,成為了北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去年疫情以來,北海重大項目建設呈現出風景獨好之勢,六大工業產業集群總投資超5000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年新增產值超7500億元,將大幅提升北海的經濟實力。
北海目前已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發展前景廣闊。2020年,該市共有重點項目605個,總投資8665.7億元,項目建設呈現出數量多、規模大、推進快、業態新的良好態勢。在北海投資,可以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少數民族地區政策、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等多重疊加的優惠政策。近幾年,北海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抓手,成效顯著。2018年至2020年,北海連續三年在廣西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排名第一,并被列為2020年世界銀行評估中國營商環境指標樣本選取城市。
“歡迎國內外各界朋友去北海旅游度假、投資置業,擁抱大海的浪漫與壯美。”劉伯賢向社會各界發出熱情邀約。
“春暖花開·遇見北海”城市推介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之后,“絲路古港·潮涌北海”旅游文體主題推介會、“魅力北海·宜居城市”推介會、“選擇北海”投資合作推介會、北海宜居城市展示會輪番閃亮登場,重點圍繞北海文旅發展、宜居城市建設、營商環境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進行了推介。
為了進一步加強北海與國內各省(區)市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交流合作、資源互補,同時對外宣傳展示北海發展成就及城市形象,打造北海城市品牌,提升北海城市美譽度,中共北海市委員會、北海市人民政府策劃舉辦了“遇見北海”城市推介系列活動。“春暖花開·遇見北海”此前已在成都順利舉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有力提升了北海的知名度和城市影響力。今年,該活動還將繼續前往內蒙古、黑龍江等地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