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一首“茅臺多個鎮,買時需謹慎”的買酒口訣風靡一時,巧妙調侃了消費者在選擇正牌與非正牌名酒時尷尬境地。大眾仿佛要練就一身本領,才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好酒。
排除雜牌酒的干擾,其實對消費者而言還有另一個更大的困擾:如何選擇靠譜的口糧酒,即價格實惠有普適性的純糧酒。
一面是消費者的“選擇難”,一面是企業的爭鋒而上。近年來各大名酒企在下沉市場不斷掀起了口糧酒的爭奪戰,漲價、升級、推新動作不斷,光瓶酒的天花板不斷擴容。而縱觀行業發展歷程,堅持純糧固態才是企業們競爭的最終出路。
1
一張通往“好酒”之路的重要“身份證”
現今市場上,白酒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純糧酒,另一類則為酒精與香精香料勾兌的白酒。常言道,喝酒當喝純糧酒,送禮都送純糧酒。但非純糧釀造的酒精勾兌酒仍然是層出不窮,一些消費者“亂花漸入迷人眼”,無法分辨。
實際上,為了厘清純糧釀造酒與非純糧釀造酒的差異,2005年國家針對純糧酒的定義有了硬性的表述。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指以高粱、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和豆類為原料(不包括薯類),在泥窖、石窖和陶質、瓷質、水泥等容器中,經過全固體狀態或半固態狀態(適用于米香型白酒)自然發酵,并經高溫蒸餾制得的白酒產品。
在這一指導政策下,“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成為釀酒企業生產優質、高檔白酒的通行證。申請企業要符合《全國白酒行業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和《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使用管理要求》的標準。
同時,“純糧固態標志”產品監管非常嚴格,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頒發,從申請到使用需要經過嚴苛的審核。只有符合《全國白酒行業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和《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使用管理要求》的優級品質白酒,才能獲得這張“身份證”。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個標,不一定不是純糧酒,但是只要貼上了這個標,肯定是優質的純糧酒。
有了國家和行業層面的背書,“純糧固態標志”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為消費者筑起了放心選酒第一道的堡壘。
2
以“糧心”書寫格局
紅星的“純糧承諾”
有人計算過生產一瓶純糧酒所需要的成本,算上糧食、設備、人力等各種支出,20元已成口糧酒的一道基本的門檻。低過于這個門檻,一些規模小的品牌是承受不住成本壓力的。
二十多元價位的大眾光瓶酒,到底有沒有貨真價實的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的產品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消費者自己去挑選。內行的酒友可以通過手搓聞香,入口細品來辨別。如果單從外觀來看,有兩個方法可供參考:一是看配料表,看有沒有食用酒精;二是看產品上的標準號,例如清香型純糧固態白酒的執行標準為GB/T10781.2。
而現在消費者有了一個更直觀的方式,拿到口糧白酒,觀察瓶身有無“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通常企業會將這個標志放在酒瓶或者酒盒包裝的明顯處,以方便消費者第一時間辨析酒品的品質。
隨著工藝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多樣,紅星的產品線也有所豐富,但是作為國家級非遺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的保護傳承單位,一個極具時代印記和情懷擔當的國民品牌,紅星的主流產品始終堅持純糧固態釀造。
近期紅星旗下43度、52度、55度、56度“大小二系列”;43度、53度“藍瓶系列”、42度“純糧兼香系列”等19款產品均獲得了“純糧固態發酵標志”認證,這不僅是對紅星堅持傳統釀造技藝的充分認可,更是對紅星優良品質的權威背書。紅星二鍋頭酒收獲的這枚“肩章”,也是獻給消費者的一個“放心章”。
一直以來,紅星就視品質如生命,而扛起這枚象征品質的“肩章”,紅星有著強大底氣。紅星二鍋頭以優異的品質和良好的口碑,陪伴老百姓70載經久不衰,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酒。堅守傳統的技藝,履行純糧釀造的承諾將是推動紅星服務萬千消費者的持續動力。
以“糧心”書寫格局,以匠心承載使命。在發揚傳統與融合現代化之間,紅星二鍋頭游刃有余,步調穩健。現在,紅星向熱愛它的消費者獻上了這枚“糧心”標簽,更值得贊許!
純糧品質,親民價格。喝酒請認準純糧固態標,喝二鍋頭請認準紅星!
這酒,放心;這味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