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漸退,各大名酒企業在快速恢復的同時,也開始著力于對未來的規劃。
6月18日,瀘州老窖集團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動員會,瀘州老窖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良以“目標導向、做實規劃、科技致勝、尚法放權、成長人才、大力混改”為主題作動員。
7月7日,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主持召開第十七期黨委(擴大)會議。除了傳達山西省委的相關精神之外,此次會議也對汾酒“十四五”規劃做了一個大體的構想。
7月29日,茅臺集團舉辦“高質量發展、大踏步前進”戰略研討會(內部專場),這場戰略研討會的核心議題,就在于如何做好茅臺“十四五””戰略規劃?在茅臺看來,制定好“十四五”戰略規劃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大踏步前進的內在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名酒企業“十四五”規劃的籌備、醞釀時期,恰好處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段。
從酒業環境來說,經歷了調整期的艱難之后,多數名酒再度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加劇的“強分化”形勢已經全面凸顯,也讓名酒集群面臨著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行業形勢,下一個十年,即“十四五”的全程和“十五五”的全程,這些名酒將會更為分化,因而提早規劃未來,對領先者和追趕者來說都有著特別的意義。
從政治和社會環境來說,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和外部形勢的嚴峻,讓以往的經濟發展道路面臨“內循環”的轉型,這無論對于外向型產業還是內向型產業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在這種狀況下,身為國企的政治擔當和社會擔當,將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層面。
從產業自身的內在規律而言,產品與渠道的革新從未停止,“十四五”期間,同樣是行業整體革新的重要時刻。而疫情后,普通消費者對產品在“健康”“品質”“服務便捷”等方面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也反向影響著企業變革的方向。因此,在名酒企業著急醞釀、編制“十四五”規劃的同時,我們也應從政治與社會擔當、供需模式轉型、行業格局變化與行業革新愿景這三個層面,來預測未來可能達成的行業愿景。
我們必須注意到,名酒企業絕大多數有著國企背景,這就意味著,他們未來將承擔更多的政治責任與社會責任,這在外部環境劇變的時代背景下,有著特別的意義。
在茅臺的戰略研討會上,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靜仁提出,要突出大局站位的“高度”、強化戰略研究的“精度”、拓展協同推進的“廣度”、加大責任落實的“力度”,更強調“茅臺的‘十四五’規劃事關全省發展大局,是茅臺集團作為國有企業和全省支柱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和使命”。這次會議上,茅臺高層提出編制“十四五”要切實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了解外情、掌握內情”。
汾酒方面,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從三個方面對汾酒未來的復興戰略和“十四五”規劃作了重點闡述:一是研判戰略發展環境,二是瞄準汾酒中長期復興,三是規劃“十四五”發展戰略。
基于“疫情”的教訓和整個食品行業的發展潮流,名酒企業在今后產品研發、渠道建設方面,將更為重視“安全”和“便捷”。譬如茅臺在事關十四五的戰略研討會上,就一再強調,要筑牢安全、環保、質量“三條生命線”。
名酒對政治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重視,意味著對中央“內循環”戰略,將積極響應并加以落地,而這也將影響到疫后的供需模式,意味著將更為重視挖掘國內消費市場。在行業格局與行業革新方面,大部分未入“三甲”的名酒企業都在制定“趕超”策略,這一點將在未來的“十四五”發展戰略中有所體現,成為影響行業格局的重要因素;基于消費需求的變化,名酒在“十四五”期間,勢必會針對渠道、產品進行新一輪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