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宜賓、瀘州、成都、綿竹四大核心產區,近年來綿竹產區可能是最努力的。
近年來,綿竹市委、市政府歷史性地拔高了綿竹白酒的產業地位,使之成為了綿竹市最為核心的支柱性產業。隨著政府等相關部門的重視,行業的回暖及市場需求的增加,激發了整個綿竹產區白酒從業人員的從業狀態,而他們在主觀能動性上的釋放,也給整個產區注入了新的活力。
酒業家了解到:2019年1—12月,綿竹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1.5億元,同比增長12.5%;實現營業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28.1%;實現利潤25.1億元,同比增長27.6%;實現利稅53.4億元,同比增長20.6%。其中,劍南春實現產值154.8億元,同比增長12.4%;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32.6%;實現利潤22.5億元,同比增長29.6%;實現利稅47.3億元,同比增長22.3%。
“以上數據為歷年來最好。”在綿竹市酒類產業發展局副局長蔡磊看來,近兩年綿竹白酒正處于奮發向上的狀態,如果沒有這次疫情的影響,2020年綿竹白酒還能再次邁上一個不小的臺階。
的確,綿竹產區近年來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產區戰略、品牌打造、產品提升、組織建設、人才吸納等多方面均有建樹,一個優質白酒產區的架構正在形成。
1
繞不開的三大“桎梏”:
戰略不明、品牌不強、產區不力,
怎么破?
“多年以來,綿竹白酒就沒有戰略可言,一直處于無序(發展)狀態。”
6年前,便有綿竹酒業人士向酒業家表示,雖然綿竹擁有川酒四大產區之一的美譽,且綿竹白酒也一直頗受業界好評,但在戰略層面一直沒能找到方向。因此,在上一輪行業的深度調整過程中,綿竹白酒遇到了極大的挑戰,部分企業甚至陷入了停工停產,以至于把窖池租賃給外地人釀酒的情況。
“戰略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白酒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發展過程中如不能形成統一的戰略,并長期堅持下去,不管是企業還是產區,都很難取得長足的發展。”白酒營銷專家、觀峰智業集團首席戰略顧問楊永華在接受酒業家采訪時表示。
“綿竹白酒還是需要一個戰略來統領整個產區的發展,這樣才能走得更遠。”在豐淳酒業總經理蔣德林看來,龍無頭不行,綿竹產區需要制定一個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才能保持足夠的競爭力,才能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
作為綿竹白酒的主管單位,綿竹市酒類產業發展局也認為,綿竹白酒產業面臨三大問題,其中之一便是產業發展規劃滯后。他們指出,目前,白酒產業發展形勢良好,但自2011年以來,綿竹市酒類產業規劃未再進行更新調整,脫離當下酒類產業發展實際,對該產業的發展、壯大指導促進不夠。更無法應對,2020年1月白酒限制產業解禁后,本地酒企擴能及跨界資本進入等系列問題。
品牌問題也是綿竹產區的一大核心問題,蔡磊也曾坦言,除名酒劍南春外,綿竹產區咸有消費者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因此,綿竹產區要有作為,品牌的打造是下一階段他們必須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酒業家了解到,除在中國頂級名酒“茅五劍”中的劍南春外,綿竹還有58家酒企(這個數字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是4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酒類企業有23家,以及小有名氣的“東圣”、“綿春貢”、“碧壇春”、“杜甫”、“齊福”、“豐淳”、“雙劍”等酒類企業及品牌。
酒業家了解到,這些品牌規模不大,其中東圣酒業的年銷售額約2億多元,綿春貢酒約1億元,其余的品牌在幾千萬不等。據介紹,綿竹市齊福酒廠去年實現銷售額4000多萬元,這類規模的酒企已能在綿竹產區排進前五,可見綿竹產區的品牌力確實不強。
“東圣酒業、綿春貢酒等在德陽當地都還算是比較響的牌子,但在白酒行業里幾乎沒有名氣,這就是綿竹白酒的現狀。”說起綿竹產區的品牌,當地人唯有一聲嘆息。
“綿竹是川酒傳統的主要產區之一,但是外向型品牌實在太少,企業缺乏品牌運作意識,過去幾十年主要靠賣原酒來生存,依賴性太強,遇到省外的原酒需求量下滑就很容易歇菜。”有綿竹酒業人士透露,“走品牌化、產區化道路,是綿竹白酒唯一的出路。”當地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品牌化是綿竹產區轉型的必經之路。
產區支持不力也是導致綿竹白酒多年來發展不前,錯失黃金發展機會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介紹,綿竹原有礦業、機械工業和白酒三大支柱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礦業和機械工業是綿竹的核心產業,是支撐綿竹位列四川“十強縣”的核心組成部分,白酒雖然是三大產業之一,但其地位并不高,沒有專門主管白酒產業的部門,多年來都只是經信、商務等有關部門在代管,對產業的扶植力度有限。
綿竹市有關部門在向綿竹市人大匯報工作時也曾指出,綿竹產區發展滯后,地域品牌辨識度不強。他們指出,宜賓、貴州等地的白酒產區均已申請集體商標,而綿竹酒的集體商標發展滯后,市場競爭作用發揮不明顯,難以形成有競爭力的銷售渠道。
同時,他們明確指出,當前的綿竹白酒缺乏支持鼓勵政策。此次產業政策松綁,必將造成行業新一輪的擴張,傳統白酒優勢產區將憑借優秀的自然稟賦、龐大的產業規模和積極的扶持措施成為增長的核心區域。
“我市(綿竹)還沒有出臺針對白酒產業發展的支持鼓勵政策。”字里行間,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相關部門對綿竹產區升級的渴望,希望綿竹市委市政府能夠給予綿竹白酒更多的政策扶植。
事實上,綿竹產區與川酒其他三大產區確實有著不小的差距。2019年,四川省累計生產白酒366.8萬千升,同比增長3.6%,其中綿竹累計生產白酒19.2萬千升,占四川省的5%。四川省311家規上企業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653.0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綿竹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28.1%,占四川省的5.5%;四川省實現利潤448.8億元,同比增長31.0%,其中綿竹實現利潤22.5億元,同比增長29.6%,占四川省的5%。
酒業家調研發現,政府、企業、經銷商、供應商等多方均希望綿竹產區能夠取得長足地進步。然而,戰略、品牌、產區這三大梗到底應該怎么破?
2
曙光初現:主管部門成立、
產區意識覺醒、企業抱團發展,
綿竹白酒發展已在路上
“綿竹(白酒)的核心問題就是要找到發展的主心骨,需要有人來領導我們謀發展。”在綿竹經營白酒近20年的老劉坦言,綿竹白酒領頭人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事實上,綿竹白酒人已經找到了引領自己發展的主心骨。2019年3月,綿竹市酒類產業發展局在綿竹市委批復下成立。成立后,綿竹酒發局的核心工作是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酒類產業發展、監督管理的政策法規和決策部署,對綿竹白酒產業進行強服務、創增長、促發展,全力推進綿竹酒類產業發展。
同時,他們著手搭建綿竹產區發展平臺,強化對白酒產業的政策保障。酒業家了解到,綿竹酒發局因地制宜制定了《綿竹市白酒產業振興發展再激勵實施細則(試行)》,同時還擬定《綿竹市促進白酒產業發展實施意見》,計劃進一步加大對白酒產業的扶持力度,并在融資擔保、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
據介紹,綿竹產區還將按照“集聚集優、共建共享”思路,規劃建設“名酒食品產業園區”,并引導產區內白酒企業的包裝、辦公、倉儲等向園區集中。目前,綿竹酒城空間發展規劃初步制定。
正如豐淳酒業董事長劉虎成所言,“(綿竹)酒發局的成立,讓綿竹酒業找到了發展的方向,找到了引路人和主心骨,這是綿竹酒業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酒業家了解到,為支持綿竹酒類企業健康發展,成立后的綿竹酒發局還做了大量工作,如推動劍南春制曲車間發酵庫房、建設,大唐國酒生態園二期項目不動產權證順利辦理,審核通過水土保持方案等,短期內已經為綿竹白酒的發展做了不少實事。
與此同時,為了推動綿竹原酒的集約化、品牌化發展,綿竹酒發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行業產能資源,引導全市白酒產業整合創新發展,于去年8月1日引導酒企組團成立了綿竹精釀原酒公司,下一步將重點推動綿竹原酒的發展。
為了針對性解決綿竹白酒的品牌問題,在綿竹酒發局的領導下,綿竹方面對產區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的升級措施和政策。其核心措施有四個方面:
一是打造“綿竹產區”品牌。建立“酒香綿竹”公眾號,擴大綿竹酒外宣力度。2019年10月,綿竹榮獲“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稱號。
二是樹立產區內的行業標桿。綿竹產區正在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名優產品宣傳和推廣,加快綿竹酒證明商標申請工作。
三是推進綿竹酒旅產業融合。準備在名酒食品工業園打造集白酒生產體驗、原料種植、特色酒莊、康養等為一體的白酒小鎮,在景區、酒店、餐飲企業植入綿竹酒體驗展示平臺,高品質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街區”,擦亮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的金字招牌,促進白酒產業與三產的融合發展。
四是推行電子商務銷售模式。疫情發生后,綿竹方面加強了對酒類企業網購網銷渠道建設扶持力度,并由綿竹酒發局協調30萬資金對企業開展直播平臺及自媒體平臺上進行直播帶貨以及宣傳推廣給與補助。
酒業家通過對產區內的劍南春集團、豐淳酒業、齊福酒業、仙聚酒業等企業的走訪,發現與6年前相比,綿竹釀酒人從主觀能動性上實現了全面的提升,這個產區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派干勁十足、熱火朝天的景象。
蒸煮、護窖、灌裝、檢驗、包裝……綿竹釀酒人各司其職、協同作戰,正準備把一瓶瓶打上了深刻“綿竹”烙印的美酒送上市場。而6年前的綿竹產區猶如一潭沉寂的死水,銷售無門、酒廠停產、老板混跡麻將桌、匠人選擇當小工……當時甚至有部分酒企酒廠已經掛出了出售信息,當時的綿竹產區愁云籠罩,一片慘淡與蕭條的景象。
“綿竹白酒的發展已經走上正軌,雖然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大家都在主動想方設法去克服它、戰勝它,而不是被動的挨打,一片彷徨無措的景象。”經歷過兩次產業調整的綿竹酒業人士李總在與酒業家交流時表示,“綿竹白酒人產區意識的覺醒,企業和員工發展意識的激發,以及酒發局等相關部門的引導,綿竹白酒人不再畏懼困難,而迎難而上,要為自己闖出一片新天地。”
3
關于未來:抓龍頭、強品牌、
提勢能,綿竹產區下一步將這么干!
“產業園區方面,按照‘集聚集優、共建共享’思路,(我們)計劃在(綿竹)西二環打造9.5平方公里的酒城。”在綿竹酒業未來的發展中,“酒城”的建設十分重要,已經進入了綿竹酒發局重點項目推進的日程。
據綿竹酒發局副局長蔡磊介紹:目前,綿竹酒城空間發展規劃已初步制定,劍南春大唐國酒、鳳凰、古河州等項目全部啟動,總投資超過28億。碧壇春、劍西、射箭臺酒業在園區已完成初步選址,規劃、建設方案正在編制中。
蔡磊向酒業家表示,關于綿竹“酒城”的規劃和建設,主要是為了解決綿竹白酒發展酒廠發展的用地問題、配套產業鏈問題、污水處理問題三大疑難問題。
還有一項推動綿竹白酒發展的重要項目便是打造“綿竹精釀”品牌,激活綿竹的原酒產能。酒業家了解到,綿竹方面由政府牽頭組建了“綿竹原酒精釀集團”,注冊資本1億元,政府層面出資5100萬占51%的股權,實現控股;剩下的由23家規模以上企業和36家中小企業共同出資構成,占股49%。
“綿竹精釀”的成立,其目的是為了整合綿竹產區的優質原酒產能,打造“綿竹原酒”這塊金字招牌,讓綿竹的優質原酒更加體面地走上前臺和市場。“希望(借此)盤活綿竹的純糧釀造窖池,通過原酒來把中小企業盤活,然后實現抱團發展。”蔡磊表示。
實際上,綿竹是川內優質的五糧濃香型白酒產區,所產原酒遠銷江蘇、河南、安徽、山東、河北等廣大地區,亦頗有口碑和名氣。除龍頭企業劍南春外,還有擁有1600口純糧釀造窖池、年產優質原酒5000萬噸的大地紅酒業,和在國內原酒企業中小有名氣的劍西酒業等企業。
“抓龍頭,做大做強產業優勢是我們的既定方針,會長期堅持下去”。據了解,綿竹方面要確保劍南春2020年產值能夠突破170億元,同時還要著力推進碧壇春、劍西、蘊天溢、雙隆等園區內白酒新建、技改、擴能前期工作,力爭2020年內有3-4個項目開工建設。
未來綿竹產區還要狠抓品牌建設,以提升綿竹白酒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是塑造地域品牌。加強白酒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力爭盡快完成綿竹酒商標注冊,提升綿竹酒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樹立行業標桿。目前正在加快對接四川省釀酒研究所,力爭其盡快搬遷至綿竹,為綿竹酒研發提供更好的平臺,力爭讓綿竹釀造成為行業標桿。
在對綿竹產區進行過三次走訪后,酒業家對綿竹白酒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們堅信,綿竹是中國白酒的優質產區,正在一步步地崛起。雖然這個產區的覺醒時間稍晚,但我們從綿竹白酒人的行動中依然看到了這個產區未來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