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漸退之際,四川省印發了《優質白酒產業2020年重點任務》。這份清單,提出川酒產業在總體產量、銷售額等重要指標方面,要盡快實現全行業占比過半的“跨越式”目標。
按照四川省經信廳有關負責人的說法,這個目標就是“川酒實現兩瓶有其一”(即全國人民每喝兩瓶白酒,其中就有一瓶產自四川)。
根據此前的預判,2020年川酒有望實現3000億元規模,在年初疫情沖擊下,不確定性增加。但是就目前發展態勢而言,四川省依然對實現這一目標保持樂觀——相關部門認為,川酒距離實現全行業50%的規模占比只是一步之遙。以產能和銷售量而論,四川省有理由保持樂觀,但與提升體量相比,增效(提升單位利潤水平)似乎更為重要。歷史數據告訴我們,川酒一直在白酒江湖中占據重要地位,無論是產能還是整體影響力。
2007年,四川白酒以86萬千升的產量超過山東省在中國位居第一,此前山東已連續15年穩居中國最大的產酒省份。四川也是全國白酒銷售收入、利潤和出口量最大的省份。2013年~2016年,被視為我國白酒產銷黃金時期,川酒也在同期獲得了大發展,這一階段我國白酒產量維持在1300萬千升左右,直到2017年才出現下滑趨勢。以其間的2014年為例,當年我國白酒產量為1257.13萬千升,同比增長2.75%。而同期四川白酒產量為349.97萬千升,占全國總產量的27.89%,同比增長5.57%。
這個時候的川酒,只能說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其市場的覆蓋率與影響力,則無疑在各個板塊之中堪稱第一。
2018年,全國白酒行業實現總產量為802.2萬千升,川酒則實現產量358.3萬千升,同比增長14%,占全國總產量的近一半左右;實現營業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15.1%;實現利潤344億元,同比增長34.9%。
川酒產量上一直在提升,要實現全行業50%的規模占比,真可謂只有一步之遙。營收上,川酒同樣一直在提升。但是比之產能、營收,似乎川酒在覆蓋面愈加廣泛、影響力日益提升之際,其盈利水平卻被業界質疑。
這質疑的參照物,就來自于相鄰的板塊——黔酒。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四川、貴州白酒行業營收分別約2372億元、1080億元,分別占全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的44%和20%。盡管在營收上超過黔酒一倍,但這是以產量換取的,相比川酒占全國白酒40%的總產能,黔酒的這一占比僅有4.3%,卻獲取了近乎川酒一半的營收。
從利潤上來看更為明顯,黔酒攫取了全國白酒行業43%的利潤總額。也就是說,即便在川酒實現了“兩瓶有其一”的發展目標,實現了3500億元的營收水平,其利潤水平依然不及黔酒。這顯然與目前“消費升級”的發展趨勢相違。這背后的原因,既復雜又淺顯,川酒板塊內部參差不齊,一方面有著類似于五糧液這樣高居一線的王者,另一方面,諸多中小型生產企業施行的代工策略,又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體噸價與盈利水平,導致川酒在實現全國市場廣覆蓋的同時,丟失了單位盈利水平的優勢。
如今,在茅臺酒的帶動下,全國正形成一股新的“醬酒消費”熱潮,這無疑會繼續帶動醬酒整體走高。面對這種消費需求的改變,對川酒產業而言,在繼續提升體量占比的同時,注重增效(提升產品附加值與單位利潤率)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