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媒體要變,路在何方?
行業媒體脫胎于行業,在不同歷史時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貨物供不應求的時候,行業媒體承擔著信息傳遞、技術交流的功能,從媒體名字后綴上就能看出一二,快訊、商情、科技等。在貨物供大于求的時候,行業媒體成為廠商交流的重要媒介,從日常活動后綴上也能看出一二,招商會、論壇、峰會等。當第三次行業調整接近尾聲的時候,行業媒體輸出觀點、擴大傳播、服務廠商等功能自然被倒逼要改變、創新、轉型。
智業機構要變,路在何方?
智業機構脫胎于廣告,分化于專業,在酒業營銷的不同階段扮演著重要角色。翻看廣告營銷時代的傳奇故事,早期廣告公司完美銜接了媒體與企業。酒業從廣告營銷跳轉到渠道營銷時,專業的酒業智業機構紛紛嶄露頭角,如今酒業頭部智業機構,創始人大多具有廣告公司背景;渠道競爭進入白熱化,酒業又開始比拼品牌。此時酒業智業機構面臨著兩方面的競爭,一方面是由智業機構的成員轉型的酒企營銷高管,另一方面是跨行業的智業機構。面對酒企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智業機構正在從咨詢拓展公關,從公關又延伸資源整合,來適應這個多變的時代。
酒企酒商要變,路又在何方?
酒企、酒商,在計劃經濟時代,各司其職,井水不犯河水。進入市場經濟以后,人人都有危機意識,酒企學漢武帝使用“推恩令”,酒商習慣“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再到后來,酒企自建銷售團隊,在特定區域實現直銷,酒商自建品牌,一門心思推廣自己的品牌。
酒企、酒商,你來我往,斗而不破。在漫長的消耗中,酒廠、酒商大都沒有實現自己最初的設想。大部分中小酒企不斷更迭主銷產品維系酒商、市場間的平衡,以至于始終沒有培育出“經典大單品”。絕大多數酒商不斷更迭自己的自創品牌,也沒有留存下消費者認可的品牌。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伴隨著80后、90后的成長,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平臺成為酒類銷售的重要平臺,酒企、酒商也漸漸發現時代變了,廠商之間的沖突不再如以前那般尖銳。
對于傳媒、智業機構、酒企、酒商而言,伴隨著科技的變化及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營銷的大環境變了,舊零售模式要被新零售模式取代成為必然。疫情尚未結束,有些敏感的酒業從業者已經開始認真改變了,那些不想改變的從業者已經不需要改變了。
移動互聯網消滅“信息差”,就代表要打破舊有的零售模式,科技日新月異,給新零售模式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工具。當疫情迫使從業者不得不適應線上生活時,一個全新的酒業時代就要來了。
主要矛盾早已改變,只不過酒業反應慢了半拍而已。對于未來,要改變的是“產品”,無論是酒類、媒介或咨詢,都應該符合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2020年第3/4期,作者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