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是依附白酒產業下的一種產業演進與延伸,也是一個動態的市場。其產業的合理化與高度化,主要取決于主流名優白酒企業的競爭意識與競爭戰略。
2016至2019年,白酒行業呈現出一個名酒強復興和行業弱復蘇的發展趨勢,2020年疫情沖擊下,消費升級和品牌集中趨勢將中長期不變,而名酒之間的競爭也將愈加激烈,也將拉開老酒突破式變革元年的大幕。
受此影響,雖然當下老酒產業結構還處于初期構建階段,但會迅速經過由粗放型市場向競爭型市場的轉型升級過程。因此,了解老酒產業結構變化及行業發展趨勢,對新入行者和“老玩家”都非常重要,是其研究產業動作與進行產業決策重要依據。
老酒產業運行軌跡與行業成像
市場、總量和結構的經濟運行三維體系,對應老酒產業的“生產、流通、消費”三維結構。研究分析老酒產業結構的形成邏輯與基礎原理,科學評價老酒市場、總量和結構的均衡調節和控制,對于老酒的產業關聯、產業布局、產業競爭與產業戰略確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老酒的產業結構與產業關聯,形成多維的產業主體構造。這種產業主體構造將隨著市場化發展不斷健全完善,從而構成具有特色的老酒生態系統。縱觀老酒產業的發展演進,呈現出不規則的進化軌跡。企業與行業間積極互動,共同推動了老酒產業的形成。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規模:
有行業數據表明,2017年的市場規模達到370億元,2018年達到500億元。未來三年老酒價格將不斷上升,消費人群持續增加,老酒市場規模也會不斷擴大,將達到千億以上。預計到2021年,老酒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
2、經濟活動:
2007年12月8日,劍南春酒廠首創“年份型白酒鑒定法”。這個期間,民間專業收酒隊伍開始在行內出現,盤活市場,有關老酒的商業活動萌芽。
3、價值體現:
2009年開始,榮寶齋、歌德盈香等機構的深度介入老酒。2014年,阿里拍賣白酒拍賣體系啟動。機構與平臺的垂青,引發與放大了老酒價值。
4、技術規范:
《白酒年份酒團體標準》規定了白酒年份酒生產準入細則,細則對年份酒的生產企業從生產資質、生產能力、檢測設備、技術人員、生產管理等五個方面做出了具體標準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或許將來老酒具備走向國際舞臺的機會,但就現階段而言,除生產過程中機械設備、科學儀器之外,中國老酒的全產業鏈幾乎全部在國內完成。這就聚焦了老酒產業結構的運行軌跡與行業成像。
8大因素將影響老酒產業結構變動
一切影響產品要素與市場要素的因素,最終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產業結構及其轉換,了解這些影響因素,有利于全面把握產業結構的現狀、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和規律,為制定產業結構政策、調整產品結構、促進企業戰略規劃等提供依據。
2019年12月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雙升級”,旨在打通循環,激發出中國龐大市場的活力。主導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又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變化、演進和結構升級。這為老酒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保障。
對于老酒產業而言,既受制于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方面的外部環境因素外,以下四個方面也是影響其產業結構的變化的關鍵環節。
1、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能力是推動產業結構轉換的原動力。經濟發展史表明,每一次產業結構的大變動都對應一次技術變革的發生,正是由于新標準、新工藝、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導致新的產業部門產生、發展壯大,并倒逼原有的產業進行革新,產業的不斷高級化推動產業結構的演進。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白酒年份酒團體標準》從白酒年份酒生產準入細則、白酒年份酒備案制度及白酒年份酒知識產權等三部分內容作為體系,在檢測、追溯、標識等方面體現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具體要求,從而為提升《白酒年份酒團體標準》的規范性、科學性與權威性提供了依據。
2、市場需求
生產滿足市場,市場促進生產,需求的變動必將引起產業結構的相應變動。需求主要指消費市場需求,即區域消費水平、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對產業結構的轉換起重要的作用,經濟驅動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傳導產業間的關聯效應刺激新產業的產生與發展。當前,企業與行業間的溝通尚處于初級階段,平臺與市場的互動還停留在點化狀態,老酒市場的潛能尚未全面激活,階段周期的綜合特征還未形成。但隨著市場的逐步升溫,市場與產業間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
3、供給市場
供給主要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金的供給等。本文所體現的供給方,主要指向上游生產型集群,從主流白酒企業的數據來看,茅臺2020年目標5.6萬千升,之后10年產能將不再增加。五糧液也正尋求產能擴大,擴建10萬噸產能和30萬噸儲酒能力。瀘州老窖正加速投資超88億的釀酒工程技改項目,將新增10萬噸產能、儲酒30萬噸,屆時老窖池將用于優質白酒的生產,徹底擺脫產能限制。汾酒所設計年產成品酒達10萬噸的“一號工程”等。從主流白酒的產能擴充來看,老酒供給市場早就做好了“千億老酒時代”的積極應對。
4、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能夠推進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和優化升級。宏觀政策、產業政策、行業規制在很大程度上會給產業結構轉換產生導向性影響。2019年12月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0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財政政策是擴大內需的主要抓手,一方面通過財政赤字規模擴張,其次是通過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基于此,預計基礎建設融資將大幅放松,基建投資將成為中國2020年穩增長的重要托底政策。這為老酒產業的發展與市場的快速推進提供了源動力。
但是,鑒于老酒市場的特性,目前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但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因素。譬如時代進步因素、生態變化因素、全球經濟因素等等,也是影響老酒產業結構的因素之一,這些表現因素與潛在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交織在一起,綜合地影響與決定著現有產業結構效應及其未來的發展變化。
老酒產業4大行業趨勢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老酒產業結構的變化影響行業趨勢,基于對該產業的綜合分析,老酒產業的發展趨勢將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老酒新舊“玩家”都應重視這“四化建設”:
1、老酒產業的信息化。
產業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圍繞“四流三周期”,即物流、資金流、業務流和產品生命周期、企業生命周期、產業生命周期,構造以信息化帶動其他要素流動的產業關聯,對資源優化配置、整合,對過程優化重組。產業信息化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企業間信息化、行業信息化及行業間信息化。產業信息化發揮途徑的有三個:產品、企業和產業。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進步,這些科技技術將賦能老酒產業,實現產業與時代的互動。
2、老酒產業的平臺化。
2007年劍南春開始了年份酒探索,從那時起,民間老酒市場開始萌芽,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實現了線下與線上的積極互動。2014年資本與機構平臺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老酒市場升溫。隨著產業老酒的發展,還會有更多的平臺出現,形成老酒完整的“產、供、銷”基礎的產業鏈。
3、老酒產業的融合化。
產業融合化是指不同產業或者同一產業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合為一體化,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產業融合化是社會進步和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必然趨勢,產業間的關聯性和對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產業融合發展的內在動力,而技術創新和技術融合則是當今產業融合化發展的催化劑。隨著老酒市場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將有更多的關聯產業實現與老酒產業融合發展。
4、老酒產業的集群化。
產業集群是指在某個特定產業中相互關聯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對集中的若干企業和機構集中的過程。2019年10月3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新目錄中,“白酒生產線”已從限制類輕工業中刪除。這標志著困擾白酒行業發展14年的“緊箍咒”正式解除。該指導意見的出臺,有利于酒業吸引優質資源、外部資本進入酒類行業,建立良性競爭機制,同時,對酒類行業生產技術、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誠信體系、溯源體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有力推動酒業落后產能淘汰機制,促進酒業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促使優質資源和產區優勢得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