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干旱和史無前例的叢林大火,使2020年成為澳大利亞葡萄酒業最艱難的一年。”
這是一位澳大利亞酒莊莊主的無奈吶喊。而他腳下的澳洲大陸,在承受了長達數月的大火之殤后,又迎來了新冠病毒的“叩門”和澳幣最低匯率的挑戰。
如果沒有任何意外,作為新世界產酒國的杰出代表,澳大利亞葡萄酒產業或將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迎來更為矚目的發展。可一場山火、一場疫情,瞬間將澳大利亞葡萄酒業拖入了“地獄模式”。
1
山火肆虐:部分產區受損嚴重,
葡萄減產幾成定局
這場燒了近五個月的世紀大火,給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和經濟形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根據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發布的報告顯示,澳大利亞短期GDP增速會因此減少0.2至0.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各行業中遭受山火影響最嚴重的是農業和旅游業,而推崇“七分種植、三分釀造”的葡萄酒產業,恰是二者交互領域。
那么,這場山火對近年來欣欣向榮的澳大利亞釀酒業的影響究竟如何呢?
結合已有信息來看,山火對澳洲葡萄酒產業最直接的影響是葡萄園被焚毀、酒莊建筑和設備化為灰墟,同時山火引起的濃煙將嚴重損害葡萄品質。間接影響則是物流運輸不暢、旅游停滯、勞力減少等因素帶來的釀酒成本劇增。
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日前證實,在南澳、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產區內,個別葡萄園和酒莊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的才能恢復和重建。
據《葡萄酒觀察家》統計,截至1月份,已有60多家澳大利亞酒莊遭受山火影響。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南澳的阿德萊德山區,有超過1/3的葡萄園被火吞沒,20多家酒莊受災。阿德萊德山葡萄酒產區副主席Jared Stringer介紹說:“這是毀滅性的打擊,我們付出的代價將是天文數字。部分葡萄園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全恢復,產量也受到影響。”
澳聯社(AAP)報道稱,這場山火已經對維多利亞州部分釀酒廠造成了嚴重的沖擊。據當地釀酒廠負責人Mark Holm透露,今年的山火季對該地區的家族企業和其他酒莊造成了嚴重損失,“去年12月底,Ringer Reef釀酒廠日收入高達5000澳元,但由于目前游客和當地居民已經撤離,生意一落千丈。”
綜合媒體報道來看,盡管澳大利亞各地遍布葡萄園,澳酒局首席執行官Andreas Clark也表示“遭受大火侵襲的葡萄園僅占據全澳葡萄園總面積約1%”,但山火還是給部分核心產區的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危機,對整個澳洲的葡萄酒產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對葡萄品質的影響。多位酒莊專業人士表示,伴隨火災而來的煙霧、高溫和干燥,對葡萄樹的影響更加久遠,葡萄品質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修復。
再者,是今年葡萄減產幾成定局。目前,已有多家酒莊宣布減產:新南威爾士州的克隆那奇拉酒莊(Clonakilla)表示不會生產2020年份葡萄酒;悉尼北部獵人谷的天瑞酒莊(Tyrrell's Wines)再評估測試受損情況后,當即宣布2020年減產80%……
還有,是釀酒品種的迭換。據報道,目前澳洲已有多家酒莊正在嘗試選擇更加耐溫耐旱的葡萄品種。有專業人士指出,此舉若從眾者多,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澳洲酒的風味特征。
2
疫情洶洶:澳酒出口受阻,
多家酒莊瀕臨倒閉
自2019年以來,澳大利亞已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大葡萄酒進口國。根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澳大利亞葡萄酒累計進口額達7.7億美元,市場份額為35%,穩居第一。
在中澳貿易密切熱烈的經貿背景下,肺炎疫情在給中國經濟社會按下“暫停鍵”的同時,不可避免地“牽連”了澳大利亞。早在2月1日,澳大利亞政府便宣布,即日起暫時拒絕除公民、另永居及其直系親屬外,曾進入過中國境內的所有旅客入境。隨后便有專家指出,臨時禁令將會令澳大利亞留學、旅游、礦業、食品等遭受巨大打擊。
聚焦到葡萄酒上,有澳媒報道,新型冠狀病毒會在山火的既有沖擊下,進一步對澳洲葡萄酒產業造成“毀滅性”影響。一位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商透露,今年前兩個月的銷售額已經下降了90%,如果危機繼續下去,到年底可能會損失數百萬。
中國葡萄酒協會聯盟輪值主席席康告訴酒業家,目前澳洲葡萄酒對英國和美國市場出口下滑,中國已成為其最大出口市場(金額)。“澳洲本地葡萄酒產業,已經對本次中國疫情表現出很大焦慮,尤其是一些向中國出口比例較大的酒廠和釀酒集團,他們2020財年銷售將受很大影響,庫存大量擠壓將是大概率事件。”席康說道。
在山火和疫情的雙重摧殘下,澳大利亞釀酒業“生產不力、出口受阻”的負面效應已經初步顯現。據劍牌酒莊(Riposte)品牌經理透露,多家酒莊因巨額損失出現財政拮據,一些葡萄農和酒莊已無力從事生產,瀕臨破產邊緣。
3
匯率新低:初看有利于澳酒出口,
后續影響有待觀望
另一則影響澳酒走勢的重磅消息是:2月21日下午15點,澳元對人民幣匯率崩盤,跌至2003年來的歷史低位。
在酒業家的采訪過程中,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較低的澳幣匯率一直以來是澳洲葡萄酒出口的“助力器”。澳洲塔比爾克酒莊總裁伯布里克(alister purbrick)明確指出,他的酒莊業績增長主要源自出口,尤其是面向中國市場,其中澳元走低是支撐因素。
席康告訴酒業家,澳幣匯率寬松政策,是澳洲政府當局為了刺激澳洲出口而制定的。“澳幣處于比較穩定的低位置,對葡萄酒在內的所有澳洲商品出口都有利好刺激,”席康介紹說:“低匯率也是澳洲酒在華多年來,除了FTA自貿協定外的另一項澳洲酒宏觀政策利好刺激因素。”
談及目前澳幣匯率對澳酒出口的具體影響,天鵝釀酒集團董事長李衛認為,如果澳元匯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較低區間,對澳洲的葡萄酒行業而言是一大利好。“(澳幣匯率降低)對我們出口還是有利的。起碼是同樣的澳洲酒,到中國的價格更便宜了。”李衛說道。
與此同時,也有專業人士指出,雖然短期來看澳幣匯率走低確實有利于葡萄酒出口,但這也是澳大利亞經濟疲軟脆弱的標志,經濟的持續低迷必然會影響釀酒業,因此,澳幣匯率對葡萄酒出口的長期影響還有待觀望。
綜合上述分析,接二連三的重大突發事件給澳酒的競爭力注入了多重不確定因素:葡萄酒減產可能引發的漲價潮、煙霧嚴重損害了部分葡萄園原料的品質、疫情可能導致的出口受阻、匯率持續走低的不確定性影響……
作為中國進口酒市場中的王者,澳洲葡萄酒的走勢具有風向標意義。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澳酒是“撥云見日再騰飛”,還是如某業內人士所言“將無可避免地重蹈法國酒的覆轍”?酒業家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