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與地理構造相似的美國加州(California)一樣,因地形元素豐富擁有栽培各國際優質品種的環境優勢,再加上此地區受到秘魯寒流的廣泛影響,該國緯度較低的產區也可能產出風格雅致的優質葡萄酒,智利酒業巨頭干露(Concha y Toro)在該國北部開發的利馬里谷(Limari Valley)葡萄園就是一例。
作為新世界產酒國,智利境內大型酒廠作為中流砥柱支撐佳飲行業發展符合預期,但真正將智利帶上國際頂尖葡萄酒舞臺的卻是幾款具有趕超意義的國際風格佳釀。
1. 波爾多的跨洋注腳
自從智利葡萄酒產業發展引擎加速以來,同語言的前宗主國西班牙的桃樂絲(Torres)來投,臨近的北美巨頭蒙大維(Mondavi)來投,最令人矚目的法國波爾多一級莊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和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所有人也來投資了。
智利酒王活靈魂(Almaviva)就是干露酒莊邀請羅斯柴爾德男爵集團 (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 SA)來智利共同釀制的舉世聞名的好酒。活靈魂酒莊的酒標很特別,酒標上的圓形圖案表示的是馬普切族(Mapuche)的地球和宇宙。這個標識出現在一種宗教典禮時所用的鼓上,表現了酒莊對智利歷史和文化的尊重。圓形圖案的兩旁用外文標寫著兩個名字——羅斯柴爾德男爵和干露酒莊。
2. 美洲同岸合作
羅伯特·蒙大維(Robert Mondavi)的成就除了為加州留下了帶不走的“波爾多”——向波爾多頂級葡萄酒看齊的作品一號(Opus One),更使北美樂土因其發展出了一座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伊甸園。有智利這樣一個臨近又地形相似的待開發處女地,蒙大維也沒有錯過這一成本誘人的發展機遇。
賽妮婭酒莊(Sena)原本由智利伊拉蘇酒莊(Vina Errazuriz)的莊主愛德華多·查德威克(Eduardo Chadwick)與羅伯特·蒙大維共同操持。2004年,蒙大維出售股權,愛德華多·查德威克成了賽妮婭的智利獨親。
3. 100%的智利赤霞珠
自從波爾多品種趕在歐洲根瘤蚜風暴之前來到智利后,無論是干露這樣的大型酒廠,還是像同樣由愛德華多·查德威克打理的伊拉蘇家族酒莊,都沒有放棄對赤霞珠獨立而完美的詮釋。
在2004年的柏林盲品會上,查德威克酒莊(Vinedo Chadwick)憑借其2000年份酒款一舉奪冠,與賽妮婭一起超越了法國與意大利一眾名莊,讓人們意識到智利的風土也能出產頂級類波爾多名酒。而2014年的查德威克紅葡萄酒更是獲得了詹姆斯·薩克林(James Suckling)打出的100分滿分,成為智利第一款滿分酒,這見證了查德威克酒莊以及智利葡萄酒歷史性的時刻。智利葡萄酒一直在趕超,沒有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