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影籠罩之下,人們對于經濟的擔憂在所難免,酒業亦是如此。
“總與機遇并存。”面對疫情,有眾多行業人士也表示,不必過于擔心,從以往經驗來看,疫情“警報”結束后,包括酒水行業在內的宏觀經濟,會隨著一個“小陽春”的到來而回歸正軌。
雖然疫情完全退去的具體日期尚不確定,少則一個月,多則幾個月。但是隨著疫情拐點的到來,這個“黑天鵝”的影響將漸趨減弱,“小陽春”也將加速到來。
再寒冷的黑夜也會迎來黎明。正如2003年非典一樣,疫情總會退去,“小陽春”總會到來。在金東集團董事長吳向東等一批經歷了2003年非典時期的行業人士回憶中,非典疫情之后,酒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那么,借鑒非典疫情后的經驗,本次疫情過后,酒業會否出現一股“小陽春”?這股力量又將有多大?
吳向東:2003年非典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強者會更強,弱者會更弱,甚至消亡!疫情過去,市場會出現恢復式增長。但是,很多疫情前就很弱的企業就會支撐不下去,這主要是企業負責人經營能力弱,員工戰斗力差勁的問題。”金東集團董事長吳向東近日在《疫情下的一封信》中寫道。
在吳向東看來,疫情對企業高管和員工的心理影響遠遠大于實際影響。2003年非典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結果到年底決算時很多企業還出現了驚人的增長,金六福當年就是這樣一個增長突出的樣板。
如何面對本次疫情?吳向東也提出了他的建議,首先是樂觀謹慎地判斷疫情的發展形勢,用得當的防范措施,保障員工的安全問題;其次是經營管理者要“開悟”,要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競爭策略“開悟”。
“弱的企業如果沒有開悟人,沒有變革,還是走老路,很難找到突破口,很難再堅持下去。”吳向東說道。
吳向東表示,金東集團將會支持圍繞競爭環境積極參與競爭活動和品牌打造的變革,讓更多的高管經營思路更清晰,更多的員工更加熱愛企業、熱愛工作、熱愛市場競爭。
“我的要求是讓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的發生變成全集團改革發展的助推器,勝利一定會屬于勇敢者、思考者、踐行者!”吳向東寫道。
遲進青:2003年非典過去后,北京所有的酒水都脫銷
“2003年非典我就在北京做酒水銷售工作,在疫情控制住后,北京所有酒水都脫銷斷貨,那時候我每天晚上加班回家都是夜里兩三點。”貴州真工醬酒有限公司總經理遲進青對酒業家記者說道。
在遲進青看來,雖然疫情對經濟有一定影響,但以中國現在的體量看,影響也不會太大。本次疫情對白酒行業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酒業人一定要堅定信心。同時他也認為,這次疫情會加快行業的洗牌速度:“那些平時表現就不好的酒企,本來也會死掉,疫情只是加速了他們死亡的速度而已。”遲進青說道。
遲進青表示,2003年非典過后,白酒行業開啟了黃金十年,對比本次疫情來看,在疫情被控制住之后,白酒一定會迎來反彈,特別是醬酒行業。另一方面,本次疫情對于酒企的模式創新來說,也是一次新的機遇。
楊永華:“報復性消費”或將井噴
本次疫情結束后,會否出現“小陽春”現象?
對此,觀峰智業咨詢機構董事長楊永華表示,從2003年非典后的消費數據看,消費一旦在自然災害期間得到主管的抑制,就會在疫情過后出現“報復性消費”,這種反彈正如高考經濟一樣,出現“井噴式”消費,一般會是正常消費的2-3倍。
“消費爆發一般會在管控解除后45天開始進入‘井噴’。因為從抑制性消費到‘報復性消費’有一個消費觀念改變的過程。”楊永華說道。
在楊永華看來,在疫情過后的這股“小陽春”里,將會有兩大類企業受益。
一是能夠深刻理解能力抑制性消費到報復性消費的變化,抓住報復性消費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迎合這個特殊時期消費特點的。比如以健康為訴求,以生命關愛為訴求的。
二是產品創新,大的社會事件,尤其是天災人禍,對消費者的思想沖擊比較大,消費者會改變很多觀念,很多新的認知會產生新的需求,大背景產生新消費,新消費催生新品類,誕生新品牌,是基本規律。
周軍:非典讓一家知名國產葡萄酒廠家由盛轉衰、 慘淡經營至今
在國內知名酒商周軍(匿名)的職業生涯中,非典讓他印象深刻。
2003年周軍在國內一家知名國產葡萄酒廠家任職區域經理,當時管理層推出了利樂包葡萄酒,其實起勢還不錯,但不幸遇到了SARS,結果,好不容易弄起來的盤子瞬間冰凍,撐到十月份沈陽秋糖會時,整個產品的盤子就被解散了,項目夭折,管理層出局,這家葡萄酒廠家的三個核心品牌最后只保留了一個,其他兩個解散,這家企業勉強維持、慘淡經營至今,“實在是可惜”。
在周軍看來,這家葡萄酒廠家當時也存在其他的問題,“多頭出擊,不聚焦。員工成分也復雜,幾種文化不融合,內斗厲害”,非典過后,元氣大傷,大股東從此不再愿意輸血葡萄酒項目,原董事長淡出,公司逐漸就從一線城市退回內地。過了幾年,被其他的大資本收購,又折騰了幾年,弄不出個名堂,核心商標就沒再用了。
“那時候白酒還沒起來,風口在葡萄酒,結果,被非典一弄,葡萄酒也基本熄火了,直到2008年八萬億投資下去,整個勢頭才有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