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支付時代的到來,廣大市民朋友習慣在開展社交活動時使用轉賬、紅包等方式進行支付。近期,警方接報多起詐騙案件,均是自稱情感不順、要求受害人轉賬3344、2099元人民幣等供其發布在朋友圈內,利用網上支付操作便捷、實時到賬的特點,對催討還款的受害者不予理會甚至拉黑,從而開展詐騙犯罪活動。此類詐騙手法相當新穎,不少市民朋友“中招”。經全面梳理匯總,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法主要分為以下三步。
第一步,偽裝朋友圈、發布誘餌。連續多條發布自己失戀、情緒憤懣不平甚至唾罵的朋友圈,同時附上自己和前任的聊天記錄截圖,引來圍觀。發布內容中指明,轉賬給自己3344、2099或是1478等諧音數字,轉賬備注相關諧音內容,供其截圖發布在朋友圈證明其有人關心、有人愛,并答應數倍返還。
第二步,吸引看客、單線引誘。對于感興趣的點贊、評論者或是直接主動來私聊的好友,向其發送其他人轉賬給自己、自己高額返還的聊天記錄截圖,再次聲明自己失戀心情低落、只想發泄的心態,騙取受害人同情及信任。
第三步,轉賬到手、果斷收網。一旦有受害者轉賬給自己,立即收款,并向受害者發送高額轉賬24小時到賬的截圖,使受害者誤以為成功“以小換大”。不法分子將聊天記錄截圖發布至朋友圈,引誘更多的人作為下一個目標,對催款的受害者則不予理睬甚至拉黑。
為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朋友謹記以下三點。
一是社交要謹慎。不法分子利用社交軟件實施詐騙的前提均是受害者與自己是軟件中的好友關系,為此,廣大市民朋友要謹慎添加好友,定期清理社交軟件通訊錄,對“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要多留一個心眼。
二是轉賬要謹慎。轉賬前要核實對方身份,若是實時到賬則無法取消。建議前往軟件支付管理中設置“2小時到賬”“24小時到賬”等。
三是報警要及時。一旦被騙,發生資金財產損失,市民朋友們務必第一時間撥打110,向公安清楚描述被騙經過,保留并提供轉賬交易記錄及不法分子的相關社交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