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風清揚,正是出游好時節。伴隨著烈日酷暑漸漸散去,新一波秋游熱潮即將來襲,而主力軍無疑就是各中小學和幼兒園。不管是中小學開展的郊游,還是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游,都旨在帶領學生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與魅力,同時增長見識、擴展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然而,學生出游引發的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因此,警方提醒相關部門及廣大市民高度重視,正視出游的安全隱患,提前落實防范措施,確保孩子們出游安全。
常見安全隱患:
1、迷路走失。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大自然,不少學校喜歡選擇郊區和農村甚至是山區作為郊游之地。這些場所往往環境復雜,對方向辨識能力較弱、安全意識較差的學生來說,很容易發生迷路走失的情況。加上孩子天生充滿好奇心,喜歡前往未知區域探索未知事物,容易脫離集體單獨行動,結果導致迷路走失。
2、溺水危險。從時下旅游的熱點來看,有山有水的地方是外出郊游的首選,而這對不識水性的學生來說,很可能是影響人身安全的一大威脅。尤其是近期雨水較多,江河湖泊水量充足,盡量不要選擇此類地方出游。如果無法避開水域,一定要萬分留意、看護好出行的學生,防止發生溺水危險。
3、交通事故。隨著社會經濟和交通的發展,社會面汽車數量急劇增多,公路馬路車流量逐年增大,這對學生郊游存在很大的威脅。特別是秋季白天時間變短,日落前后的黃昏時分可見度降低,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如果中途再遇上大霧降雨等不利出行的天氣,學生在郊游的過程中受到交通事故侵害的可能性更大。
4、動物追咬。秋天是季節交替時節,動物的性情會因此變得暴躁,攻擊性也相對較強。由于天性使然,學生們通常都喜歡小動物,特別是長期生活在城市的學生,由于平時接觸的機會較少,戶外活動中如果遇見家畜,出于新奇很可能會和小動物戲耍,這樣容易引發動物追咬傷人事件。
5、食物中毒。秋天是成熟的季節,也是百花盛開的時節,郊外秋游時,通常能看見繁花遍地開的盛景,偶爾還能遇見鮮艷欲滴的野果或菌類,可是它們卻不能隨意采摘,因為它們之中很可能存在有毒植物,一旦誤食就會引發嘔吐、腹瀉等中毒癥狀,如醫治不及時還會造成生命危險。
6、疾病感染。秋天是花草成熟、葉落草枯的季節,食物和空氣中的致敏物質會大量增加,尤其是各種微小顆粒的花粉會隨風飄入過敏者的眼睛和鼻孔,進而引起鼻炎、結膜炎、哮喘以及皮膚過敏。加上秋天氣候轉涼,人體一時還沒法適應,各種病毒會乘虛而入。
安全防范措施:
1、加強安全防范教育。秋游前,學校和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要求孩子聽從老師的指揮,按照統一安排行動,千萬不要擅自離隊。也不要讓孩子攜帶危險物品,比如刀、針等,以免出現意外的損傷。提醒孩子游玩時要遵守規則,不要擁擠插隊,走路時不要嬉戲打鬧、注意腳下,以防跌倒摔傷。當遇到麻煩的時候,要立即向老師尋求幫助。
2、精心選擇秋游地點。學校在選擇秋游地點時,一定要提前進行實地考察,綜合考慮環境、交通、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盡量不要組織劃船、涉溪、漂流等水上活動,不去有懸崖峭壁、較深水域或未完全開發的地方,最好選擇離校區較近、交通便利、環境安全系數大的景區景點,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3、全力確保出游安全。學生出游應乘坐“三證”齊全的車輛,決不能超載,而且必須要有老師帶隊。學校應提前制訂秋游安全預案,在活動過程中,各項安全應急措施必須落到實處。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即按預案迅速穩妥處置。同時要提醒學生,萬一發生意外,要保持清醒頭腦,積極設法自救,切莫驚慌失措。
4、注意飲食衛生和氣候變化。家長提前為孩子準備好食品和衣物,同時,家長和老師要教育孩子,不要購買“三無”食品及過期、霉變的飲料和食物,注意餐具和用水衛生。帶隊老師應根據氣候變化,指導學生及時增減衣服和避風躲雨,防止受涼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