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功能不斷強大和人們對快捷便利生活不斷追求,大部分市民朋友的生活已離不開手機支付。然而,在開通手機支付功能的時候,首先要清楚這種支付功能的正確使用方式是什么。
今年7月初,市民趙先生在某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外賣便當,原本20元就能購買的外賣,他一不留神被騙了近百倍。
當天傍晚,趙先生回到家又累又餓,他便通過某外賣平臺點了一份外賣便當。約10分鐘后,趙先生接到了一個自稱是商家的電話,對方很誠懇地道歉稱其下單點的便當沒有了,需要更換,品種隨便選擇,就算價格高點都沒關系,只要象征性地補三塊錢差價就行了。自己正在購買外賣,電話中的人也自稱是外賣商家,當時趙先生就沒懷疑。在溝通過程中,對方征求并確定了趙先生重新點餐的品種要求后,又稱三塊錢差價需要通過付款碼支付,趙先生提出能不能在外賣平臺操作時,對方稱因為前面的訂單情況已經錄入系統,如果申請退款再點餐的話會耽誤較長時間,另外將享受不到加三塊錢隨便點的優惠,現在只要趙先生在電話里把付款碼上的數字告訴他就行,就不用麻煩趙先生操作了。完全沒有防備心理的趙先生就把“付款碼數字”告知了對方。對方又以聊天久了付款碼失效為由,讓趙先生又報了一次“付款碼數字”。這兩次操作后,趙先生的網銀被轉走了990元和996元。趙先生掛掉電話并發現轉賬提示信息后,再回撥給對方已無法接通。趙先生發現被騙,隨即報了警。
警方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網民在享受手機支付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安全防范:
一是支付平臺中不要綁定過多的銀行卡,卡內不宜存放過多金額。手機內不要存放身份證、銀行卡等個人信息,如果確有需要的話,可以使用一些手機軟件進行加密處理。
二是支付密碼設置不要過于簡單且不要使用初始免密。最好是為手機設置鎖屏密碼或手勢、指紋解鎖。如無必要,可關閉支付平臺的小額免密支付功能。
三是不要點擊他人發來的不明鏈接,不要隨意掃描陌生人發來的二維碼進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