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國家衛生部門通報,截至2019年6月,包括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在內的多個國家,均出現了“登革熱”疫情。警方提醒:計劃出境的旅客可以向海關及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咨詢目的地疫情流行情況,建議到“登革熱”流行區域旅行或進行戶外活動時,做好防蚊措施。
據了解,“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傳播,潛伏期3到15天,多數為5到8天。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同時伴有高熱、頭痛、肌痛、骨關節酸痛、面、頸、胸部潮紅,部分患者會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嚴重者可因休克或者其他重要臟器損傷而導致死亡。
由于該病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到11月份,高峰在7到9月份。
當下適逢暑期旅游旺季,也是蚊蟲活動的高峰期。警方提醒市民,回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及皮疹等癥狀,應主動向海關關員申報、配合排查,以便得到及時的診治。如發現相關癥狀,應立即就醫;若是感染,也無需過度恐慌,登革熱是一種具有自限性傾向的傳染病,一旦感染,可以通過一般治療、降低體溫、補液、降低顱內壓、止血的方式進行對癥治療,該病通常愈后良好。
總共: 1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