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茅臺葡萄酒“論道葡萄酒發展,大咖共話未來”發展論壇在河北秦皇島市昌黎縣茅臺葡萄酒酒廠舉行。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茅臺集團智庫五大專家成員楊光,譽嘉葡萄酒公司亞洲區域董事總經理Peter Dixon,書畫藝術家、大世紀書畫院院長、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理事副主席肖葡萄,九石機構總裁、新食品雜志社社長、糖酒快訊CEO向寧,與茅臺葡萄酒董事長司徒軍一起,探討中國葡萄酒發展趨勢,從市場、傳播、藝術等多個層面解讀中國葡萄酒的市場機會。
本次活動在花椒“V聊直播”視頻直播,活動開始不到一個小時收看人數接近40萬人。
本次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展開,三杯酒+三個議題,把酒滲碳,開懷暢談。在主持人九石機構總裁、新食品雜志社社長、糖酒快訊CEO向寧的提議下,眾位大咖在品鑒第一杯茅臺酒莊園的白葡萄酒后,論壇進入了第一個議題: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趨勢是什么?
司徒軍:從數據上來說,去年葡萄酒行業是量價齊跌,但茅臺葡萄酒自身的感受不明顯,我產生一種矛盾的心理。去年銷售額增長42%,利潤實現了一個歷史的轉折,我們的情況是比較好的。今年一季度,我們又實現了銷售收入67%的增長,利潤114%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當我看到整個行業數據下滑的時候,我就產生了一種懷疑。通過分析,我們認為并不是葡萄酒行業在下滑,從更大一個數據來看,葡萄酒行業非常龐大。從總量上來說,全球烈酒每年320億瓶,大概葡萄酒占311億瓶,人均1.4升左右,而我們中國人才達到1.3升左右,量上沒有問題。2018年出現的下降,我認為是中國市場在調結構,在把一些低端劣質酒淘汰掉,向高品質、高品類發展。我認為現在整個行業數據來看,整個葡萄酒產業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Peter Dixon: 我認為在過去9個月的時間里對葡萄酒做了一點微調,認為在未來葡萄酒還是有一個很大的上揚空間。主要的原因是低端貼牌酒原產葡萄酒生成沒有那么好,整個源頭價格是在上漲,導致了比如澳洲、智利等很多地方生產原產葡萄酒價格上漲超30%,可能直接影響了OEM一些低端產品進口量,看整個數據的時候會覺得導致數據有所下跌。
我認為作為大的品牌公司,有管控的公司,在中國能有良好的表現,從長期來看會彌補掉中小型、中低端品牌所帶來不利影響因素,整個葡萄酒市場在未來時間里面還是會反彈的。
劉珊珊:作為正一堂葡萄酒事業部的總監,我們更多從市場數據上分析一些未來的趨勢、現狀。在2018年看百元價位的葡萄酒銷量數據并沒有出現下滑,反而還有所上升。再高一點到180元左右,普通消費者可以接受。稍微對葡萄酒有一點點認識,覺得258-358元價格區間都是可以接受的。消費升級在這個行業里面其實是緩慢,但是并沒有降級的現象。
從分析這些消費者的喜好特征來看,覺得未來葡萄酒還真的在產品上下功夫。茅臺葡萄酒特別在工藝這一點,全產業品控、茅臺釀酒工藝,要么有品控制、要么有工藝特色,這么精美的酒在未來市場上發展很好。葡萄酒升級之后,對消費者口感、消費都在上升,從各方面都可以看守到這一點。所以,在未來做酒的品質上是更好一點。
肖葡萄:我認為現在國內葡萄酒正在向一個正確的方向上發展。通過這幾年我對葡萄酒的了解,茅臺葡萄酒源自茅臺這個名門,利用品牌和技術的優勢,實現了“側道超車”。在這個行業里以品質說話,逐漸形成名門威信之后一個新的堅定大品牌,所以我認為去年這個下滑是一個好事,是一個市場調整,是人們生活品位的調整。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從歷史上喝紅酒是盛世的一個品類,在大漢時期貴族們喝紅酒,盛唐時期紅酒也非常暢銷,中國民族幾千年來,現在迎來一個非常大的盛世。人們的生活品質日益要求增加,品位也在逐漸提升,運營而生產生的茅臺葡萄酒,我認為恰到好處。相信在今后發展當中,也為我們的保健,為我們的新生活,為我們的盛世而來,盛世而來大家要品這個紅酒,前景非常光明。
楊光:整個葡萄酒世界過去是什么?碎片化,尤其進口葡萄酒碎片華過于嚴重,有品牌化才是葡萄酒的未來。過去幾年碎片化過于嚴重造成2018年出現的惡果,無論是銷售利潤雙雙下降,這是過于這個行業過于碎片化。包括原來講碎末化或者粉末化這樣一個惡果,從銷售商和經銷商還是信任大品牌,這時候茅臺葡萄酒挺身而出擔負起銷售,擔負了消費者對葡萄酒一個要求,這是茅臺葡萄酒的重要性。也就是說過去碎片化造成行業認識不足,未來葡萄酒世界還是品牌化做主導。
大單品仍然是行業趨勢。白酒行業里茅臺為什么做這么好?也就是大單品,也就是飛天茅臺,茅臺葡萄酒也是這樣,老樹藤也好還是今年推了一些大單品,包括再次聚焦,能夠引領這個行業重新回歸大單品,看到張裕,長城或者王朝也好,實際也在做大單品,說明茅臺葡萄酒正在引領這個行業重新向大單品集中。
茅臺葡萄酒對行業號召力很強。不僅是對下游渠道商,對上游供應鏈也有很強的號召力,這一點在保芳書記訪問南美洲,尤其是在智利訪問期間的新聞就能夠證實茅臺對上游供應鏈的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