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一家中國企業,中國恒大,以704.8億美元營收再次上榜,位列138位,三年上升358位成為世界500強排名上升最快的企業之一,這樣的表現讓其成為榜單中最引人關注的企業之一。而這背后是恒大“內生式增長”與“外延式擴張”雙輪驅動的發展邏輯。
連年跨步詮釋內生式增長
在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民營企業不斷增多。可以說,世界500強榜單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及民營企業的崛起。
四年前首次入榜的恒大位列496位,2017年飆升至338位,2018年則攀至230位,2019年再越高峰,上升至138位,實現了“四年四連跳”。
這種速度很好地詮釋了恒大的“內生式增長”,自身業績的不斷提高成為了排名不斷上升的直接原因。尤其是恒大自2017年起開始實施的“規模+效益型”的發展模式,高質量的發展成為恒大業績在高基數下繼續大幅攀升的催化劑。
外延式驅動新能源汽車成新“增長極”
事實上,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多元化企業占大多數。縱觀美國通用、韓國三星、德國西門子等老牌世界500強企業,無一不采用多元化發展戰略,推動整體高速增長,鞏固領先地位。恒大也不例外,從9年前就開始積極探索多元化。
目前恒大已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完成了多元化布局。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成為多元化布局的重中之重,為何選擇這一賽道,許家印曾表示:恒大在產業選擇上,一定是非常大的產業,除了文旅、健康等萬億產業外,汽車產業也是幾萬億的規模,與恒大規模體量是相匹配的,且提出“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
為此,從今年年初開始,恒大就通過外延式擴張模式,快速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并占據行業的制高點:拿下整車研發制造、電池、電機電控等多項世界頂尖技術,搭建全產業鏈;而后拓展廣州、沈陽生產研發基地,鞏固量產優勢;如今國能93車型量產下線,則標志著恒大具備了成熟的整車制造能力,“恒大造”的全新車型預計明年面世。
從內生式增長到外延式擴張,恒大不斷鞏固主業的發展基礎,同時找到新的增長極,未來隨著各產業的發展,恒大的世界500強排名還將繼續大步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