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監管局充分發揮就地就近優勢,強化事前事中日常監管,健全中央預算單位全鏈條管理,突出做好“四個堅持”,助力中央預算單位過緊日子。
一、堅持規范統一,使預算編制更加科學精準。在預算編制審核中,堅持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流程,加強對704家中央預算單位的基礎信息、規范津補貼、新增資產、項目支出、養老醫療需求等的審核,切實壓縮一般性支出,削減低效無效支出,嚴控“三公”經費支出。一是強化核實基礎信息,重點審核超編申報、多報虛報、重復申報等情況,確保信息準確;二是統一政策執行口徑,嚴格執行規范津補貼標準,規范項目支出申報,對新增資產配置,開展實質性審核;三是重點關注政策實行情況,了解掌握醫療和工傷保險繳費屬地政策是否執行到位,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比例以及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人員范圍、項目構成、津補貼標準是否真實準確等情況。
二、堅持無預算不支出,在預算執行環節糾偏糾錯。堅持“先預算后支出,無預算不支出”原則,強化事中管理,嚴格預算執行和紀律約束,持續在預算執行中“糾偏”。一是依托財政國庫業務支付平臺,對中央預算單位國庫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業務進行實時動態監控,重點關注化整為零、經費互相擠占、零余額賬戶向實有資金賬戶劃轉、公務卡結算等情況,對疑點或違規情況,及時提醒督促相關單位整改;二是結合銀行賬戶管理系統,隨時關注資金流向和動向,對出現擅自開戶、違規使用賬戶、違規轉移和使用資金等苗頭情況的,及時制止糾正,嚴肅處理;三是堅持寓管理于服務,發揮就地就近優勢,開展調研和現場核查,深入了解預算單位在預算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向財政部和主管部門反映情況,加強溝通協調,幫助解決困難。
三、堅持問題導向,使決算數據更加真實客觀。結合日常監管掌握的情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靶向”開展現場審核,提高審核質效。一是督促問題整改,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預算單位溝通,督促糾正整改,強化責任擔當,杜絕決算數據“包裝粉飾”現象;二是強化成果運用,加強問題梳理,深入分析原因,針對預算執行的難點和堵點,加強溝通交流,督促部門預算編制規范精細、科學合理,把決算審核成果真正反饋、體現到預算編制、預算管理等的各個環節中;三是推動建立長效機制,一方面督促預算單位嚴格落實法律法規,健全完善內控制度,規范流程管理,另一方面主動加強調查研究,及時向財政部提出建議和意見,努力從制度層面探究解決路徑。
四、堅持效果導向,提高中央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堅持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壓縮“小、散、亂”一般性項目,確保重點項目和剛性項目,對依據不充分、可行性論證不合格項目不予安排。一是加大重點項目績效目標審核,對項目績效目標的完整性、可行性、適當性和經費需求真實性、合理性開展審核,督促預算單位把錢花在刀刃上;二是加力推動中央預算單位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從預算編制、政府采購、新增資產配置、資產處置管理等各個方面,嚴格規范管理,全面提升中央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三是健全中央預算單位全鏈條管理,全面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真正讓過緊日子思想和理念在中央預算單位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動中央預算單位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講求績效的現代部門預算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