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委辦、省政府辦發布公告,宣布包括政和縣在內的6個縣達到脫貧退出條件。至此,歷時八年脫貧攻堅,興業銀行掛鉤幫扶的福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政和縣實現“摘帽”,扶貧開發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
政和縣僻處閩北、浙南交界,是中央蘇區縣和革命老區,也是福建省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201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將興業銀行列為政和縣的掛鉤幫扶單位。
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八年來,興業銀行主動擔當,積極融入扶貧攻堅戰役,總分聯動,“輸血”“造血”并舉,“產業扶貧、產品扶貧、渠道扶貧、定點扶貧、教育扶貧”五大體系協同發力,持續加大對政和縣的金融供給和人、財、物等方面的扶貧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興業銀行累計捐資超過4150萬元用于政和縣基礎建設及脫貧攻堅,全力支持政和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輸血更造血 鋪就“興業路”
由于歷史、地理和自然原因,政和縣經濟基礎較為薄弱,長期以來,城市基礎設施落后。2012-2014年,興業銀行累計捐資2000多萬元幫扶資金為政和縣城區解放街、內環路等道路綜合改造項目解決了配套資金難題。僅三個月時間,縣城干道舊貌換新顏,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扶貧先扶智,興業銀行積極發揮教育在精準扶中的作用,支持當地基礎教育發展“拔窮根”。在興業銀行800萬元的捐資助力下,政和縣第二實驗小學于2017年順利建成,讓眾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走進了心儀的教室。2019年興業銀行再次捐贈750萬元扶貧款支持政和縣第三實驗小學建設,通過發展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構建扶貧長效機制。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2010年,在時任縣委書記廖俊波的主導下,政和縣開始打造省級開發區——同心工業園區。“要想富,先修路”。園區籌建伊始,興業銀行便給予鼎力支持,持續打造金融扶貧“興業路”,這條路既是引“水”之渠,也是脫貧之路。
自2012年以來,興業銀行共給予福建省政和同心經濟開發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提供3.6億元的低息開發貸款,期限5年,專項用于政和經濟開發區一期啟動區項目開發建設。同時,興業銀行設立企業金融政和業務部,專人專崗對接服務政和縣域企業,為園區建設發展持續注入金融活水。
扶上馬送一程,2016年,為減輕同心工業園區的后顧之憂,興業銀行將原貸款期限由5年延長至10年,延期后的項目貸款繼續執行最優惠利率。興業銀行還通過“易速貸”“連連貸”“交易貸”等中小企業專屬產品,滿足園區企業“短、頻、急”的融資需求。從掛鉤幫扶政和縣至今年3月末,興業銀行已累計向政和縣企業發放貸款約9.6億元,帶動當地機電、食品、竹木等產業發展,為脫貧致富提供產業支撐。
出資還出人 巧念“致富經”
為使定點幫扶更接“地氣”,為鄉村脫貧出謀劃策,2014年來,興業銀行先后選派陳為亮、曾年和兩位同志駐村掛職幫扶政和縣外屯鄉外屯村、澄源鄉大梨溪村。
2014年至2017年,依托“娘家”興業銀行的強力支持,陳為亮帶領外屯鄉外屯村村民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了陽關道:下步洋自然村建起了一座長15米、寬5米的水泥橋“興業橋”,庫坑板自然村的土路硬化改造成了的“興業路”。通過駐村了解到困擾村民的“一手”信息后,興業銀行總是想方設法盡速解決:籌措157萬元對立基洋自然村5.5公里的進村公路進行硬化改造;籌措900萬元資金,修建了2000米的防洪堤,蓋起了老人幸福院,建起了垃圾轉運站;通過成立養羊合作社和蓮子合作社,實現農業增產方式從單一向多元化的轉變……三年來,陳為亮心里裝著的外屯村建設發展藍圖一點點變成現實。
扶貧路上,興業人薪火相傳,久久為功。2017年底,興業銀行建甌支行的曾年和主動請纓前往政和縣澄源鄉大梨溪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成為興業銀行第五輪整村推進掛鉤幫扶工作中向省內扶貧開發重點村派駐的三位“村第一書記”之一。
大梨溪村是福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屬革命老區基點村,地處高山可用耕地不足,進村道路狹窄,交通極為不便,村民大量外出務工導致當地勞動力嚴重匱乏。
如何找到脫貧鑰匙?曾年和深入調研,發現可以發揮該村的自然生態優勢,接上澄源鄉紅色休閑康養旅游整體規劃,同時謀劃發展冷水魚養殖實現財政增收。說干就干,他帶著興業銀行32.5萬元的第一筆扶貧產業資金和福建省財政60萬元專項產業資金,在短短一年時間里,與大梨溪村的村民們齊心協力將村口的荒地變成了一方深水魚塘,對周邊河道、農田也進行了整治改造……大伙都說,跟著曾書記一起干,村容村貌、生活條件大為改觀。
大梨溪村毛竹和山林資源豐富,但苦于山路狹窄,運輸不便,銷路長期受困。曾年和把這一情況向行里一反映,很快就獲得了60多萬元的支持,用于修建運輸林木的機耕路。交通的梗阻一解決,豐富的山林資源很快就變成了“真金白銀”。2018年底,大梨溪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提前實現脫貧“脫帽”。
線上+線下 搭建“直通車”
2019年8月,興業銀行“興公益”志愿服務隊帶來的“興業墟市”在大梨溪村首次開市,吸引了當地村民前來“趕集”。
由興業銀行與大梨溪村部精心籌劃推出的“興業墟市”,在供需之間架起直通車,有效促進了當地農副土特產品的銷售,也便利了村民采購日常生活用品。
在“興業墟市”,當地村民除了可以買賣商品,還可以學到金融知識,進行健康體檢。興業銀行工作人員現場向村民宣講如何識別假幣、防范電信詐騙等金融知識,并邀請政和縣澄源鄉衛生院的醫生為村民提供健康咨詢,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們體檢,把普惠金融送到田間地頭。
為幫助貧困地區特色產品打開銷路,興業銀行還積極發揮線上渠道優勢,以自有電商平臺“興業商城”為載體,掛鉤扶貧點農產品,搭建“興公益”好物專區,擴大貧困地區農產品銷路,探索“銀行+電商”的扶貧新模式。政和縣澄源鄉的南山頂吊瓜專業合作社、巨峰農產品合作社、云根茶業、二五區茶業、言午茶業等5家鄉鎮企業,都先后登上了“興業商城”平臺進行推廣銷售,使政和縣的優質農副產品搭上網絡銷售快車,直接抵達興業銀行客戶手中。
經過八年奮戰,經濟一度處于“省尾”的政和縣如今產業興旺,縣域經濟連續三度蟬聯福建省全省發展十佳,數據顯示,2019年,政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2663萬元,同比增長5.7%,完成縣公共財政總收入56354萬元,增長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71元,同比增長9.4%。興業銀行也憑借實實在在的扶貧行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百姓的肯定,被政和縣委、縣政府授予“愛心扶貧楷模”榮譽稱號。
“摘帽不摘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興業銀行將保持扶貧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降、幫扶措施不減,繼續全力以赴做好政和縣定點扶貧工作,不斷建立健全金融精準扶貧長效機制,推動政和縣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致貧,真正實現穩定脫貧、全面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