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四季度增長6.0%。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接近100萬億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突破1萬美元大關,實現新的跨越。當前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還會進一步采取措施,今年經濟穩定增長可以預期。
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寧吉喆表示,2019年我國GDP總量達到99.1萬億元,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具有重要標志性意義。
第一,標志著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根據比較計算,這與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發達國家的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大體相當。
第二,標志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基礎地位鞏固。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億噸,是世界第一大產糧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糧食產量。工業體系日益完善,擁有世界上所有工業分類。基礎設施更加健全,電力裝機容量接近20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互聯網上網人數8.6億人,現代信息通信體系不斷完善。
第三,標志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的提高反映在居民城鎮就業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收入質量提高,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消費質量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進一步擴大。
第四,標志著中國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的貢獻進一步加大。隨著總人口達到14億的中國步入人均GDP一萬美元以上國家行列,全球在這個行列的國家人口規模將接近30億人。
他表示,201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30%左右。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最足的火車頭,中國人均GDP穩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文發展指數地位也進一步上升。
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寧吉喆表示,2019年全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主要預期目標任務較好完成。
一是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于全球經濟增速,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
二是就業持續擴大。2019年月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都在5.0%-5.3%之間,低于年初提出的5.5%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明顯高出年初提出的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連續第七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
三是價格總體穩定。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9%,符合年初提出的3%左右的預期目標。
四是外貿外資逆勢增長。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4%,出口增長5%,進口增長1.6%,實現了外貿穩中提質,符合年初提出的預期目標。利用外資方面,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下降情況下,2019年全年利用外資有望超過1300億美元。2019年末外匯儲備余額3107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352億美元。
五是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19年GDP同比增長6.1%,人口增長超過千分之三,所以人均GDP增長5.8%左右,達到了全年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預期目標。
六是增長質量效益提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下,“三去一降一補”的成果得到鞏固。
穩定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寧吉喆表示,2019年全年主要宏觀指標都在年初預期目標范圍內,特別是11月、12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了積極變化。
他表示,201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6%,與三季度持平,好于預期。從生產看,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比三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從需求看,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比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1-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5.4%,比1-11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2.7%,比11月份加快10.7個百分點。從市場預期看,12月份制造業PMI為50.2%,連續兩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上,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持續位于較高景氣區間。
談到今年經濟增長,寧吉喆表示,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刻意追求經濟增速,而是要有質量、有效益的合理增速。中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并沒有改變,由于當前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還會進一步采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將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特別是當前中國市場主體發展活躍,也將共同推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所以今年經濟穩定增長可以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