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了6月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其中,6月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2.7%。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2%。
從環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1%。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3%,影響CPI下降約0.06個百分點。“鮮菜大量上市,價格下降9.7%,影響CPI下降約0.25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城市司處長董雅秀分析稱。
“CPI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個月的同比漲幅擴大過程。”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從3月起,CPI同比已連續四個月處于“2時代”,主要原因是豬肉、鮮菜、鮮果、雞蛋等農產品價格上漲,帶動食品價格漲勢加快。而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漲幅則穩中趨緩。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指出,雖然6月CPI同比為2.7%,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在1.6%的較低水平。當前CPI同比更多地反映了農產品供給波動的短期沖擊,長期來看消費品領域通脹壓力可控。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認為,往后看來,受到氣候因素影響導致的水果價格上漲預期已經降溫;從鮮菜的高頻數據來看,環比近期也有所走弱;疊加去年7月CPI基數較高,6月CPI或為年內高點。“預測后續農產品對CPI推升或略有回落。近期鮮菜、鮮果大量上市,后續漲勢有望放緩。7月養殖進入旺季,豬價加速上漲,拉動禽、蛋價格,不過隨著基數抬升,下半年壓力趨緩。”
“預計三季度CPI將因翹尾因素的減弱而逐步下行,通脹擔憂釋放。”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食品項方面,預計三季度豬肉價格將溫和上行。豬肉價格以外,蔬果等價格同比漲幅進一步擴大的空間有限,食品項再現多項價格大幅共振上漲的概率不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認為,除了豬肉價格以外,其他拉升CPI的因素都較弱。下半年CPI上漲空間有限,全年CPI同比漲幅可能低于2.5%,不存在明顯的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