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經濟參考報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建設銀行、平安普惠在北京共同舉辦“2019普惠金融高峰論壇”。本屆論壇以“供給創新聚合發展”為主題,圍繞當前普惠金融行業面臨的各種熱點問題,進行深入交流,齊聲論道,為普惠金融在新時代的發展凝聚智慧、貢獻力量。
第十二屆政協全國副主席王欽敏、新華社副社長劉正榮、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銀保監會、國資委等政府主管部門領導,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行業協會、金融單位及企業代表共同出席,以高端視野進行一場巔峰對話。參會嘉賓一致認為,小微企業對國家、社會和民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先行先試,創造性的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普惠金融業務的高速增長,這是解決傳統難題的一個重要的嘗試。
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表示,建行在大行中率先將普惠金融明確為全行發展戰略。全行上下形成普遍共識和價值認同,撲下身子,找準社會民生痛點難點,把握民營和小微企業需求,致力提供更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務,更好地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建行用普惠金融可復制可持續的模式,建立長效機制,引導資金流向民營和小微企業,讓長尾客戶、服務洼地以及急需金融服務的人群,盡可能公平、有尊嚴地獲取金融資源。
他表示,普惠金融服務不僅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還要向全社會輸出非金融服務。建行以聚合的理念打造金融新供給,建立了綜合金融服務機制,以信貸業務為基礎,為客戶提供結算、理財、企業年金、保險等各項非信貸服務;布局了全方位服務渠道網絡,打造“線上+線下”渠道閉環;開放共享賦能小微企業,搭建撮合平臺,從“資端”轉向“智端”;依托建行大學“金智惠民”工程,廣泛培訓民營和小微企業主以及基層黨政干部;在全行1.4萬多個營業網點建立“勞動者港灣”;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嚴重的現狀,推出“民工惠”金融產品。
據了解,建設銀行率先建立垂直組織架構,實現一級分行和二級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全覆蓋,推進專業專注普惠金融業務運作,超過92%的網點均能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截止到今年5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貸款的客戶數近150萬戶,貸款余額超過8000億元。今年前五月建行普惠金融貸款新增近1500億元,增量居五大行首位,增速超過30%。由于建行搭建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線上風險監測平臺,目前投放的普惠金融貸款不良率低于1%。
在當天下午的“新改革新普惠”專業論壇上,兩場圓桌對話,“協同聚力,創新普惠金融服務供給”、“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圍繞普惠金融進行了全方位探討。
論壇現場還發布了“建行?新華普惠”小微指數第四期成果。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增強,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持續回落,在保持小微企業融資風險穩中有降的同時,融資效率大幅提升。該指數由中國建設銀行與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編制,于2018年10月首次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