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省政府新聞辦宣布國家級貧困縣永仁縣等33個貧困縣(市、區)達到貧困縣退出條件,正式脫貧。永仁縣是招商銀行定點扶貧縣之一,該縣正式脫貧代表著招行在云南20年薪火相傳的定點扶貧事業結出了碩果。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黨的十九大更是把精準扶貧提高到新的戰略高度,并對精準扶貧工作做出了明確部署: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
地處滇川兩省四州市六縣區交匯處的永仁縣,有著中國陽光城、云南北大門、彝族賽裝源等美譽,但在此之前也是我國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特困區之一。1999年,招行第一批扶貧干部來到了位于云南滇中高原的永仁、武定掛職,開啟了定點扶貧的風雨歷程,這條定點扶貧之路一走就是整整20年。1999年到2019年,75名派駐干部,通過干部員工累計捐款1.17億資金,招行堅持“以更新觀念為突破口,以教育扶貧為重點,以綜合開發為主攻方向”的工作思路,用扶貧的代際傳遞破解貧困的代際傳遞。20年來,招行利用自身優勢并結合幫扶地實際情況,與時俱進探索幫扶新路,不斷調整幫扶“組合拳”,逐步形成了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文化扶貧共同推進的系統幫扶新局面,助力永仁縣、武定縣實現內源式發展,在“輸血”的同時恢復其“造血”功能。
作為全國重要金融機構之一,成立三十二年來,招商銀行始終秉承“源于社會回報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精準扶貧的一系列會議精神和工作部署,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任務,精準對接脫貧攻堅金融需求,在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企業公民的理念延伸至扶貧領域。
在教育扶貧方面,招行用扶貧先扶智,教育先行的扶貧理念,建設了30所招銀希望小學,資助超2萬多人(次)學生,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中的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有保障,形成“兩類人群、六個方面和互聯網+教育扶貧”模式。如今,曾經的孩子們走出了大山,也反哺了大山,成為幫助永仁縣脫貧的中堅力量。此外在就業扶貧方面,招行通過資助貧困職高學生外出學習、開展專業技術培訓等,提升貧困人口就業能力。
在產業扶貧方面,招行摸索出一條“互聯網+農業產業化”的特色扶貧之路,為當地優質農產品找到出路,成功打造了愛心石榴等項目,1400多噸石榴被運出了大山,2200多萬元銷售款為兩個貧困縣帶去了希望。與此同時,招行還聯手知名電商,將“互聯網+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不斷升級,面向社會銷售,形成了“互聯網+”時代兩縣農產品走出深山為人知的成熟模式。
在文化扶貧方面,招行在當地舉辦多種多樣的民族、民間和民俗大賽等,深受百姓喜愛。比如“招銀杯”彝族刺繡大賽、彝族刺繡技能培訓等,為推進永仁縣“彝繡之鄉”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挖掘、保護、開發彝族文化和打造“中國直苴彝族賽裝節”、“苴卻彝族刺繡”品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扶持永仁縣苴卻硯文化產業,既豐富了永仁縣旅游產品,也提升了永仁縣旅游檔次,更提高了貧困地區人民的收入和群眾脫貧致富意識。
經過20年努力,招行扶貧干部與貧困縣廣大干部群眾一起艱苦奮斗,奮力拼搏,用博愛的精神、開放的思維帶領群眾向貧困宣戰,逐步走上一條“致富路”。加上國家持續的扶貧支持,永仁縣、武定縣兩地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永仁縣更脫掉了貧困縣帽子,截至2018年底,永仁縣實現49個貧困村出列,5964戶21449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出列。
星光不負趕路人,對于招行來說,脫貧不是終點,而是階段性任務,未來的精準扶貧依舊在路上。下一步,招行將繼續牢記責任與使命,讓更多貧困地區開出扶貧花、結出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