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票代碼SH:601398;HK:1398)公布2018年經營情況。年報顯示,2018年工商銀行的經營業績良好,總量、結構、質量協調發展、良性互動,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年度答卷”。
盈利增長更具含金量,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018年工商銀行實現凈利潤2987億元(貨幣單位為人民幣,下同),保持全球銀行業最好水平,同比增長3.9%,增幅較上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反映經營成長性的撥備前利潤達到5340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453億元;凈利息收益率NIM為2.3%,同比提升8個BP。資產質量更加潔凈,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至1.52%,連續8個季度下降;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下降46%,連續10個季度下降;撥備覆蓋率升至175%以上。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全年新增個人客戶4000萬戶,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客群的持續成長和服務的持續改善,帶動全行一般性存款增加1.45萬億元,存款余額及增量均穩居市場第一。大零售營業貢獻占比進一步提升,大資管和大投行在落實資管新規中平穩推進轉型,境外機構稅前利潤增長5%。
根據董事會決議,工商銀行2018年度預計現金分紅金額為893億元,即每10股稅前分紅2.506元,分紅總額和每股分紅較2017年均有所上升。自上市以來,工商銀行累計為股東創造了超過9000億元的現金分紅回報,連續11年保持A股年度現金分紅總額最高的上市公司。基于穩健良好的表現,工商銀行連續六年位居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首位,連續三年蟬聯全球銀行品牌價值榜首。
2018年,在經濟金融挑戰增多的情況下,工商銀行發揮合力、保持定力、激活動力,統籌推進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改革創新“三大任務”落地,深入實施服務本源、全量客戶、轉型升級、創新領跑、風控提升“五大戰略工程”,整體經營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具體來看,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堅守金融本源,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了主力銀行作用
2018年,工商銀行緊緊圍繞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投融資總量和節奏,優化信貸布局,較好地發揮了金融活水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澆灌與滋養作用。
投融資一體化統籌推進。工商銀行堅持統籌增量與存量、信貸與非信貸、融資與融智,激發金融全要素的活力與效率,提升金融供給能力,有效發揮了大行的金融配置主渠道作用。全年向實體經濟新投放貸款3萬多億元,其中境內新增人民幣貸款1.16萬億元,增幅9.3%;存量貸款移位再貸1.96萬億元。同時,非信貸融資和地方債投資合計新增8400億元。
金融資源配置更加精準對位實體經濟需求。工商銀行聚焦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消費升級。公司貸款增加4820億元,先進制造業、幸福產業、物聯互聯等經濟新引擎領域的貸款增量占比達31%。合理支持居民自住房需求,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個人貸款和按揭貸款增量市場“雙第一”。牽頭推動“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合作機制,新承貸“一帶一路”項目83個,承貸金額191億美元。
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落地見效。工商銀行堅持“不做小微就沒有未來”和公平信貸理念,在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上發揮了大行的“頭雁”效應。截至2018年末,在工商銀行有融資余額的民營企業近8萬戶,較上年增長10%,占全部融資企業客戶數量的近80%;貸款余額1.78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100多億元,處于市場領先水平。普惠金融全面完成監管要求;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較年初增加492億元,增幅18.1%;小微企業貸款客戶30.8萬戶,較年初增加9.1萬戶。針對小微企業的產品創新成效顯著,其中“經營快貸”純信用線上產品已為60余萬戶小微企業授信超過3000億元,累計發放貸款400多億元;針對有房產抵押的小微企業量身打造的線上產品“e抵快貸”,從業務申請到放款最快2個工作日即可完成,該產品推出3個多月時間融資余額已突破40億元。對民營和小微企業平均貸款利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其中去年四季度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不到4.5%。
二、堅持穩健經營,扎實推進全面風險管理
2018年,工商銀行堅守風險防控的底線,著力打好風險防控攻堅戰,以“看得清、摸得透、管得住”為目標,構建全市場格局、全風險圖譜、全周期管理的風控體系,實現各類風險整體可控,鍛造了更加健康的經營體質。
風險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全球信貸監控雷達,實現從準入到貸后的全流程、集中式監控,全方位描繪畫像,動態監測融資風險。針對跨市場、跨地域等交叉風險,建立了集團投融資風險監控平臺,對跨風險、跨市場、跨機構、跨產品風險數據進行匯集、穿透和整合,有效提升了風險管控水平。
資產質量更加潔凈。工商銀行深入開展資產質量攻堅,持續完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優化風險監測和化解手段,推動資產質量持續向好。截至2018年末,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至1.52%,連續8個季度下降;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下降46%,連續10個季度下降。繼續推進潛在風險“瘦身健體”,全年壓降潛在風險融資1880億元,余額連續11個季度下降。2013年以來新增融資不良率為0.86%。撥備覆蓋率2018年末達到175.76%,較上年提升21.69個百分點,資產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年清收處置不良貸款2265億元,同比多處置338億元,進一步夯實了資產質量基礎。
三、堅持改革創新,經營轉型邁出新步伐
2018年,工商銀行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良性互促、境內與境外有機聯動、銀行與非銀行業務融合發展。
大零售、大資管、大投行加快轉型升級。深耕大零售板塊獲得豐收,零售營業貢獻和市場競爭力實現“雙提升”。全年新增個人客戶4000萬戶,個人存款增加8675億元,且發展動能不斷增強。資產管理和投行業務在落實資管新規中平穩推進轉型;理財產品規模穩居市場第一,理財業務收入保持市場領先優勢。金融市場凈利潤同比增長26%。
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生態體系深入構建。全面推進智慧銀行建設,成功實現金融“正規軍”成為金融科技的“主力軍”。e-ICBC3.0取得新成效,融e行、融e購、融e聯“三融”平臺用戶數全面破億,其中手機銀行“融e行”客戶達到3.13億戶,同比增長11%,客戶規模、客戶粘性和活躍度均位居市場第一;全年網絡金融交易額約680萬億元,交易量占到全行業務筆數的98%。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建設有序推進,實現了對大零售等28個主要業務架構的整合構建。場景建設加快推進,API平臺已對外開放9大類400余項金融服務,建設互聯網場景1700個,涵蓋政務、信息、生活、消費、出行、教育、理財投資、公共服務等主要生產生活領域。實施科技體制改革,組建金融科技部,進一步提升了科技研發效率和成果轉化應用能力。
國際化發展穩步推進。2018年,工商銀行阿斯塔納代表處、蘇黎世分行、胡志明市代表處、馬尼拉分行等境外機構陸續開業,境外機構達到426家,覆蓋47個國家和地區,并通過持股南非標準銀行延伸至20個非洲國家。全年境外機構實現稅前利潤41.15億美元,同比增長5%;占集團稅前利潤的7.6%,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資產管理、投行、托管、私人銀行、全球現金管理等產品線加快在境外落地發展,相關的中間業務收入年均增長達7.3%。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市場機遇和創新機遇,統籌推進工商銀行在大灣區的金融服務提升工作。
四、持續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2018年,工商銀行持續完善和發揮公司治理優勢,實施人才興行、人才強行戰略,厚植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持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充分發揮董事會及專門委員會的專業優勢,不斷提高決策效率和質量,科學制定集團戰略方向、戰略目標和戰略措施,加強風險管控的前瞻性。啟動實施新三年發展規劃。同時,把“奮斗+落實”作為年度主題詞和企業文化建設重要內容,加強各級管理人員專業能力建設,推進各項戰略落地實施。
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年輕干部培養和重點人才庫雙輪驅動體系,強化“銀行是吃專業飯”的硬道理。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深入實施干部培養規劃,進一步健全年輕員工選、育、用、管的全鏈條機制。發布創新文化核心理念和企業文化白皮書,積極營造擔當、進取、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