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區探索建立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
2023年07月11日09:00 來源:宿城區衛生健康局
人選擇“家門口養老”。為服務好家門口養老人員,進一步提升社區和居家健康養老服務質量,近年來宿城區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優化提升服務能力,積極探索建立“一二三四”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一、牢牢把握“一個陣地”,發揮品牌陣地效應
“一個陣地”即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建設,宿城區整合衛健、民政及城區街道資源,依托鄉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或日間照料中心,開展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建設,通過改擴建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發展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可為轄區老人提供家庭醫生簽約、老年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中醫藥體質辨識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中醫理療、康復保健、家庭病床、延續性護理等醫療保健服務。全區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均配置統一設計的外環境標識和內部裝修風格,形成具有宿城特色的醫養結合服務品牌陣地。同時中心設置醫療保健、娛樂休閑、日間照料、助餐配餐等多個區域,可為老人提供醫療保健、生活照料、日間休息、助餐、休閑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
二、積極搭建“兩個站點”,推進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工作
每個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均設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站和護理站(或村居衛生室)兩個服務站點。其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站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服務作用,將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作為家庭簽約服務優先保障對象,為老人提供老年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中醫藥體質辨識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老年人多發病、常見病預防和早期干預;護理站(或村居衛生室)可根據老人及家屬需求,為附近老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診、延續性護理等上門醫療服務,其中延續性護理以遵醫囑的上門護理服務為主,可為長期臥床老人、臨終患者和其他需要護理服務者提供褥瘡護理、導管更換、傷口護理等護理服務。
三、健全完善“三種服務”,拓展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結合老人身心特點,積極在社區醫養結合中心開展中醫理療、康復保健、心理咨詢三種服務,全方位關愛老人身心健康。其中中醫理療,主要針對老人常見的肩頸和腰椎等問題,開展中醫推拿、貼敷、刮痧、拔罐、中醫養生操等保健技術;康復保健,由專業康復治療師進行指導,利用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小型化、專業化的康復設備,為轄區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系統的康復訓練;心理咨詢,由心理咨詢師和志愿者定期駐點,結合不同的個體情況,為老人制定心理慰藉和干預方案,引導老人形成積極健康的老齡觀。
四、創新實施“四項聯動”,加快構建“智慧醫養”格局
為進一步促進醫療、養老有機融合,2022年以來宿城區探索開發集“醫療、養老、互聯網+護理”為一體的軟件平臺——“宿城醫養e家”。該平臺可實現手機app、如意盒子、小象智能家庭醫生和智能穿戴設備等“四項終端聯動”,全方位滿足老人健康監測、視頻科普、智能提醒、預約診療、遠程會診、藥品配送、家庭病床等需求,讓社區健康服務更有溫度,打造智能醫養新模式。其中通過下載手機app,基層服務對象(老人)和家屬可實現個人診療信息查詢、遠程會診、藥品配送、家庭病床等功能,有效提高老人的生活幸福指數;通過在電視上安裝如意盒子,實現人工智能全場景交互,為老人提供在線掛號、智能導診、在線問診、健康監測、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等功能,讓老人體驗“看娛醫養服”醫養結合新模式;智能穿戴設備具有全天候攜帶特性,方便對老年用戶進行持續的健康或醫療監測,高效及時掌握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態,加強老年人多發病、常見病預防和早期干預,實現數據云記錄,為診療提供數據支撐;小象智能家庭醫生,通過語音喚醒操作,提升互動效率,方便老齡用戶使用,同時具有智能監測系統、健康科普視頻、智能提醒、家庭醫生服務等功能,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可實時掌握服務對象(老人)信息,為其提供全方位醫療、康復服務。
下一步宿城區將持續推進“一二三四”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爭取實現轄區街道全覆蓋,進一步提升社區、居家健康養老服務質量,讓更多的老人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健康養老、智慧養老,不斷增強老年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推動全區醫養結合服務工作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