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第15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醫體結合,預防卒中”。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群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那么,這卒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腦卒中,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腦中風”,在我國,每年有190多萬患者死于卒中。今年50多歲的葉先生,是一名腦卒中患者,他的妻子李女士說,10月17號早晨,葉先生像往常一樣去上班,前一秒還在和同事聊天,下一秒就發現自己的嘴歪了。
“第2天呢就發現刷牙時,腿就不行了,這個手也抬不起來了。當時就轉到了重癥病房,現在就整個腦血管,整個堵死了,這個是越來越重。”市民李女士說道。
經歷了幾天的治療后,葉先生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但仍需要進行康復治療。神經內科醫生介紹,“腦卒中”主要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的比例較大,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腦梗死”。
醫生介紹,腦梗死是因為腦血管堵住堵塞,導致大腦缺血所引起的。引起腦卒中的病因有很多,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目前,腦卒中患者大多是50歲以上的人群,但由于生活方式的轉變,營養過剩,缺乏運動,導致腦卒中患者也逐漸年輕化。
醫生也表示,腦卒中的日常防范大于治療,首先要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飲食要清淡,要適當的堅持體育鍛煉;40歲以上人群需要定期到醫院做檢查,包括血脂血糖,以及其它一些血液指標。目前治療腦卒中最有效的辦法是“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兩種,但這兩種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所以在腦卒中發生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最長的時間是目前來說是24小時之內,如果說錯過這個時間的話,溶栓或者取栓,實際上就已經不可能支持了,所以有效的送至醫院救治是非常重要的。”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宋春杰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