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對健康的影響可以通過舉例來說明,十幾天至幾個月的氣候變化,包括正常的季節性變化和異常變化。正常的季節變化雖然為人們所熟知,但仍然對健康發生重大影響。比如,世界上大多數地方冬季死亡率、比夏季高;由昆蟲傳播的傳染病在夏季高發。熊先敏等統計:武漢8月份是腸炎、菌痢等病的高峰。異常氣候的變化有時會引發疾病的流行。魏贊道研究了貴陽1957年的流感指出:當年2―3月氣溫異常冷濕。與常年同期比較,2月平均氣溫低5℃,降水多6日,日照少22小時。3月上旬仍然陰冷。在這種異常氣候影響下,貴陽從2月7日至3月底感冒大流行,發病者達4萬余人。氣候異常的持續時間愈長,波及的范圍也愈廣。與貴陽大流感的同時,重慶也經受類似的氣候異常而有流感大流行。氣候異常往往為病原體和傳媒提供了孳生和蔓延的條件而成為流行病的因素。再如SARS的流行發生冬春季節,而夏天沒有,這種氣候的影響正在研究中。季節氣候異常是長達數十年氣候變化中的波動,是氣候變化的具體表現。 超過百年的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相對于這樣長時期的社會和經濟變化對健康的影響來說是很小的。不過,仔細分析仍然可見其痕跡。如1430年至1850年是近5千年來降溫幅度最大的一次氣候波動,稱為小冰期。此期間冬季嚴寒,夏季氣候異常,使糧食連年歉收,造成饑寒交迫,疾病頻繁。中國人口增長率很低,甚至是負增長;東歐人口明顯減少。17世紀后期至18世紀初期,冰島附近冰川大量增加,在嚴重饑荒中人口減少了25%左右。
總共: 1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