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沭陽縣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以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探索創新“12345”工作思路,即依托“一個平臺”歸總整合、“兩個陣地”無縫對接、“三位一體”捆綁考核、“四份文件”規范運行、“五個時間”固定隨訪,高效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動群眾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水平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基礎建設,建立完善三級服務網絡。沭陽縣按照國家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投入7000余萬元,對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提檔升級,公開招聘440名鄉村醫生,充實服務隊伍,完善服務網絡,提高服務能力。全縣實行雙管齊下、兩條線并行,從政府層面形成縣政府、鄉政府、村委會一條線,側重組織、宣傳和發動,從專業機構層面形成衛健局、鄉鎮衛計中心(鄉鎮醫院)、村衛生室一條線,組建指導組,實行全過程幫帶指導。同時在鄉村設立家庭醫生工作室,將為民服務陣地向基層推進,實現“兩個陣地”無縫對接。建設統一的公共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平臺,推進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簽約服務信息化和互通化,做到“一個平臺”歸總融合。
二是強化組織管理,全面理清服務項目清單。沭陽縣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服務規范要求,以“領導小組、實施方案、績效考核、簽訂協議”四份文件為依托,穩步推進。縣政府成立縣長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按照“醫防結合、管辦分開、購買服務、契約管理”的原則,出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分解服務內容;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細則》,明確考核指標、考核內容、評分標準,調動了鄉村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協議,從制度上保障服務數量、質量和效果。
三是強化培訓指導,大力提升項目實施水平。沭陽縣健康團隊醫務人員根據自身工作需要,在每月5、10、15、20、25日“五個時間”固定隨訪,進村入戶進行健康教育和集中服務,對不同人群實施針對性健康干預,大幅度提高群眾的健康知識知曉率,逐步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今年以來,各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集中開展慢性病管理、預防接種、婦幼管理等業務培訓50余次,培訓人員達3200余人次,并分批對全縣1800名村醫進行公共衛生業務知識輪訓,進一步提高了基層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能力。
四是強化績效考核,嚴格兌現獎懲工作措施。沭陽縣加強檢查考核,制定獎懲措施,鄉鎮衛計中心、鄉鎮醫院和村衛生室三方服務人員與對應村居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實績進行“三位一體”捆綁考核,按照“總額控制、績效考核”的原則,逐步建立完善統一、規范的績效考核機制,嚴格兌現獎懲,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