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豆漿引起的不良反應是因為豆漿中含有兩種物質: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抑制因子,它可抑制這兩種正常酶消化蛋白質的功能,從而導致蛋白質代謝障礙,并對胃腸道產生刺激。不良反應常表現為口腔、舌及咽喉部有燒灼感,腹瀉、腹部陣發性痙攣性疼痛等;另外生豆漿中瓊漿玉液還含有少量皂素,未被破壞時可使人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 避免豆漿加工不當很容易,豆漿中所含的兩種有害物質在攝氏100度的高溫下即可被破壞,所以預防豆漿加工不當的辦法就是徹底煮熟。自制豆漿時需這樣做,從外面買回的豆漿更要重新煮沸后再飲用。需要提醒的是,在燒煮豆漿的時候,會出現“假沸”現象。這是因為在加熱過程中,由于皂素受熱膨脹,燒到80℃左右時,會形成泡沫上浮,此時應減小火力,避免豆漿溢出,再繼續煮沸5-10分鐘后,才能將豆漿內的有害物質徹底破壞。
總共: 1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