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40年消費維權40事》對外發布
2024年12月02日10:2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11月2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暨中消協40年座談會”上,發布了《中消協40年消費維權40事》。
據了解,中消協此前向全國各地消協組織征集了維護消費者權益典型事例和經驗做法,經過梳理、總結、提煉,于11月1日組織宏觀經濟、民商法、消法、傳媒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和律師進行專題評審,最終推出《中消協40年消費維權40事》。
《中消協40年消費維權40事》以國務院批準中消協成立為起點,從消費監督、投訴維權、教育引導、消費環境建設等方面,綜合反映了中消協及各地消協組織40年來在促進消保事業、增進人民福祉等方面的不懈追求和持續努力。進入新時代,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全國消協組織發揮消費維權平臺作用,協同有關部門、行業企業、新聞媒體以及專家律師等形成合力,推動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
中消協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等切身利益,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保障高品質生活至關重要。中消協和各地消協組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依法履職盡責,匯聚各方力量,推動維權共治,實現成果共享,多層次、廣領域、全方位地提高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水平,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附:《中消協40年消費維權40事》
1.中國消費者協會經國務院批準成立。1984年12月2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成立大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產生了領導機構——理事會,制定通過《中國消費者協會章程》,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任重出任名譽會長。理事會由政府部門、人民團體、新聞單位、地方機構等社會組織和消費者代表組成。中消協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把保護消費者權益問題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從此中國進入有組織地開展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的新紀元。2019年5月,中央編辦批準成立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處,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2021年12月,中消協獲評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2.首次開展商品比較試驗。1985年9月2日,中消協首次對通過市場取樣進行的商品檢測結果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對北京10家生產酸奶工廠的產品檢測結果。檢測結果引起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督促生產企業積極采取措施,提高酸奶產品質量。一些廠家向中消協致感謝信并表示,政府撥款使企業生產條件得以改善,酸奶質量得到提高。這也是中消協成立后舉行的首個新聞發布會。2014年,中消協制定《全國消協組織比較試驗工作實施辦法(試行)》,2016年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全國消協組織比較試驗工作規范(試行)》。
3.定期發布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分析報告。1985年2月,中消協發布首期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簡報。此后,中消協建立完善了投訴分析報告定期發布機制。1986年起,中消協先后研究制定《受理消費者投訴若干問題的意見》《投訴和解工作制度》《受理消費者投訴工作導則》等規定,指導全國消協組織及時妥善解決消費者投訴,40年累計受理消費者投訴2449.1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48.6億元。中消協于2011年和2013年兩次舉辦投訴調解技能大賽,提升全國消協組織投訴維權業務能力。四川省自2014年起持續十年開展年度優秀投訴案例評選活動,錘煉基層消協干部隊伍。安徽省桐城市消保委將“六尺巷”文化蘊含的謙和禮讓、知進退、和為貴理念深度融入消費糾紛源頭化解,調解成功率從70%提升到98%以上。
4.推動消費提示警示工作機制化、常態化。1985年6月27日,中消協通過新華社首次向全國消費者發出第一個消費警示,提請注意進口冷暖風機質量低劣問題。1997年7月,為加強主動防范工作,使消費者免受劣質商品與服務之害,中消協以征集“3·15忠告”活動為起點,推出“消費警示工程”。1998年7月,印發《消費警示制度實施規范(試行)》,為建立長期性消費警示發布制度奠定了基礎。此后,全國消協組織持續跟進重要時段、新興領域、關鍵環節、熱點事件等,適時發布消費提示警示,幫助消費者做好事前預防,消費提示警示工作實現機制化、常態化。
5.首次舉辦“3·15”現場宣傳活動。1986年3月15日,中消協首次舉辦維護消費者權益宣傳活動。活動地點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京市東風市場門前。中消協工作人員在活動現場發放宣傳資料,設立修理服務臺、留言簿。大量消費者到現場進行投訴和咨詢,因活動很受歡迎,結束時間由計劃的11時30分延續到13時30分。各大新聞單位對此進行了宣傳報道,尤其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當晚播出“3·15”活動新聞。這次活動走上了街頭,走進了新聞聯播,使億萬消費者一夜知曉消協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3·15”是代表消費者權益的。
6.舉辦首屆全國維護消費者權益好新聞評選活動。1987年7月9日,由中消協、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報社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維護消費者權益好新聞評選揭曉。24個省和計劃單列市及中央15家新聞單位報送了1986年度刊發的114篇(件)稿件。評選出一等獎10篇(件)、二等獎20篇(件)、三等獎30篇(件)。活動旨在鼓勵和促進新聞單位做好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報道,推動我國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的開展。實踐證明,這項活動受到社會的肯定,促進了消費維權輿論監督工作,也體現了消費維權中的輿論力量。
7.加入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1987年9月16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后改稱“國際消費者聯會”)第十二屆世界大會上,中消協被接納為正式會員,這標志著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開始走向國際化。中消協加入國際消聯后,參加歷屆國際消聯大會,積極參與消費維權國際事務,對于提升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水平,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組織的聯系與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與世界同步,并以自己的鮮明特色,在世界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中獨樹一幟。
8.領導人題詞、批示體現黨和國家的信任和期望。在中消協成立5周年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為中消協題詞:“消費者協會要成為政府聯系廣大消費者的橋梁”。在中消協成立10周年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再次為中消協題詞:“加強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為中消協題詞:“加強社會監督,反映民情民意,全心全意為消費者服務”。在中消協成立30周年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30年來,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消協組織積極履行職責,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公平秩序、促進社會和諧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繼續重視和支持消協組織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各級消協組織要圍繞更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作為,創新維權機制,注重教育引導,推動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積極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為促發展、惠民生作出新貢獻”。
9.參與舉辦“3·15晚會”。1991年3月15日,中央電視臺聯合中消協及中國消費者報社、中華工商時報社舉辦了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之友專題晚會”,從此拉開了中央電視臺“3·15晚會”的序幕。“3·15晚會”自開播以來,揭穿了大量騙局、陷阱和黑幕,維護了公平公正。每年的3月15日,中消協都參與舉辦“3·15晚會”。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誕生與修正。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消法》的出臺是我國保護消費者權益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走上了依法保護的新階段。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修正了《消法》。此前,福建省六屆人大常委會于1987年9月4日通過了的《福建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地方性法規。
11.《中國消費者》雜志創刊。1994年1月1日,《中國消費者》雜志試刊,后于1995年1月正式發刊。該期刊為月刊,由中消協主辦,全國消協組織聯辦,是全國性消費類刊物,旨在履行《消法》賦予消協組織“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與咨詢服務”的公益性職責。《中國消費者》雜志發行30年來,始終為中國消費者權益鼓與呼,見證了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崢嶸歲月和法治時代。
12.公布首個消費維權年主題。1997年,中消協公布了首個消費維權年主題“講誠信、反欺詐”。此后每年年初,中消協公布當年消費維權年主題,至2024年已公布了28個。自中消協公布首個消費維權年主題后,湖南省消保委充分發揮湖南在消費經濟理論研究方面的獨特優勢,開始舉辦年主題研討會。
13.啟用“3·15”會徽、會歌。1998年,中消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正式啟用“會徽”(“3·15”標志)新聞發布會。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出席會議并為新啟用的中消協會徽揭幕。會徽以綠色為底色,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3·15”字樣,一部分是兩只手手捧一顆地球。會徽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維權監督標志,體現了加強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引導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宗旨。同時,中消協會徽還是圖形注冊商標,受《商標法》保護。2005年3月15日,中消協向社會推出會歌《當你需要的時候——三·一五之歌》,由瞿琮作詞,孟慶云作曲,閻維文演唱。
14.開展不公平格式條款系列點評活動。2003年起,中消協持續發起挑戰“不公平合同條款”點評活動,全國點評活動共收到消費者提供的不公平格式條款4609個。一些大型企業認真聽取消協意見,及時修改合同條款。2009年1月,中消協向全國消協組織發出《關于開展挑戰消費領域潛規則行動的通知》。廣東省消委會結合不同時期的熱點堵點痛點,每年緊盯一個領域,堅持十四年挑戰消費潛規則。在中消協、北京市消協等的持續推動下,電信行業陸續落實了延長充值卡有效期、取消長途漫游費、手機單向收費等措施。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中消協聯合地方消協組織先后三次點評蘋果維修不公平格式條款及存在的問題,促使蘋果公司公開向中國消費者致歉,并修改其維修條款。2014年12月,浙江省消保委對“實名火車票丟失需全額補票”這一不合理行規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開啟我國消費者組織用公益訴訟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先河;2016年1月,中消協組織開展“春運鐵路客運服務體驗式調查”,推動相關問題持續整改。2016年1月,中消協就積分機票問題公開約談6家在線旅游平臺,相關平臺承認存在問題,表示將積極整改并向消費者道歉。2021年至2022年,中消協聯合各地消協組織開展十大消費領域存在的不公平格式條款開展系列點評活動,就有關問題與司法部門、政府機關、行業企業等進行密切溝通協作,不公平格式條款的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15.成立律師團、專家委員會、新聞專業工作委員會。2004年8月,中消協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聯合組建的“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在京成立。其后,中消協對律師團進行了多次續聘。2024年9月,中消協召開律師團工作會議,聘任新一屆律師團成員。律師團在與消費者權益有關的法律及實務研究、對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件代理訴訟、參與典型投訴案件的調查調解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2015年12月,中消協召開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68名專家受聘成為專家委員。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消協會長張平為專家委員會成立作出重要批示。專家委員會積極參與消費維權重大問題的評估、論證,參與相關立法、立規、立標意見建議等,為中消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2018年12月,中消協成立新聞專業工作委員會,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15位委員首批受聘。新聞專業工作委員會積極發揮輿論傳播專業優勢,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出謀劃策,為中消協開展社會監督、履行法定公益性職責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維護消費者權益、引導社會輿論、普及消費知識、宣傳維權觀點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16.推動缺陷產品召回。2006年7月—8月,中消協針對來自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00余名消費者對柯達數碼相機質量問題的投訴,向柯達公司發出投訴調查函,召開投訴調解聽證會,并向質檢總局遞交了《建議函》,最終促成柯達公司召回問題產品。2015年1月起,中消協就2012—2014年間大眾速騰汽車的斷軸質量問題,致函并約談一汽大眾。在中消協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努力下,大眾公司最終宣布在中國召回新速騰及進口甲殼蟲汽車58萬輛。因三星公司Galaxy Note7手機召回存在歧視中國消費者的問題,在中消協和有關部門的推動下,三星公司于2016年10月宣布召回中國大陸市場的Note系列問題手機。
17.開展反對商品過度包裝系列工作。2008年8月,中消協聯合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保健協會共同發出“適度包裝 節約資源”倡議,倡導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聯合起來,共同遏制過度包裝。2022年4月,中消協聯合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等14家主要行業協會,共同向廣大消費者發出反對過度包裝倡議。同年,中消協還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制作發布4篇消費教育短視頻。2023年3月,中消協發布《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報告》指出,過度包裝被迫讓消費者支付了不必要的包裝成本,涉嫌侵害消費者的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中消協分別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2024年2月發布反對商品過度包裝的消費提示,幫助消費者樹立綠色消費理念。
18.表彰30年消費維權貢獻人物。2014年12月26日,在中消協成立30周年紀念座談會上,中消協揭曉了中國消費者保護運動30年消費維權貢獻人物,表彰30年來為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其中包括9家單位和21名個人。這次活動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進一步增強了全體國民的消費維權意識,弘揚了法治精神,有利于鼓勵參與監督、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
19.召開第五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2015年1月20日,中消協第五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根據換屆選舉結果,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平擔任會長,時任工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茅擔任常務副會長。張平表示,要把握好新《消法》對中消協的新定位、新職責,努力把中消協的工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20.積極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新《消法》《產品質量法》等執法檢查。2015和2017年,中消協先后參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的新《消法》和《產品質量法》執法檢查。2015年6月17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消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中消協向執法檢查組介紹了新《消法》實施一年來中消協履職的情況、新《消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消協在維權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以及貫徹落實新《消法》的建議,得到執法檢查組的肯定。2017年3月20日,在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產品質量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中消協匯報了貫徹落實《產品質量法》有關情況,介紹了近年來投訴量最多的10類產品,以及這些產品常見的與質量相關的問題。
21.指導支持各地消協組織訴訟維權。中消協加強對地方消協組織工作經驗的調研交流,指導、支持各地開展公益訴訟、集體訴訟工作。2015年起,浙江、上海、廣東、江蘇、重慶、四川等20家省級消協組織陸續發起169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涉及公共服務、手機預裝軟件、食品、醫療美容、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有力有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重慶市消委會2023年9月出臺地方標準《消費者組織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工作規范》,帶動區縣消委會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案件廣覆蓋;2016年起,針對預付式消費領域問題,上海、吉林、河南、黑龍江、深圳等地消協組織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取得積極成效。
22.開展旅游服務體驗式調查。2015年9月—10月,中消協首次開展國內部分旅游線路體驗式調查,來自全國24個地方消協組織的196名消費維權志愿者參加調查體驗。調查體驗結果被央視《東方時空》等媒體報道轉載,引起強烈反響。國家旅游局將中消協調查體驗反映的有關問題列入了督查督辦事項。2016年8月—9月,針對2015年調查體驗問題相對集中的30條旅游線路,中消協再次組織消費維權志愿者進行了“回頭看”。
23.督促跨國公司正視中國消費者權益。2016年,宜家、三星、蘋果公司等因漠視中國消費者權益,在進行產品召回時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令中國消費者失望。中消協及上海、廣東、天津、大連、南京等地消協組織通過約談、調查、發表觀點等形式開展維權行動。經過消協組織的努力,經營者最終正視中國消費者利益,并致函中消協,承諾采取補救措施。2021年,發生了以“H&M”公司為代表的一些跨國公司公開抵制我國新疆棉花的事件。中消協2021年3月25日就此問題表示嚴重關切,反對跨國公司在華銷售商品、賺取利潤,卻傷害中國消費者的感情、人格尊嚴,敦促有關企業嚴格遵守中國法律,切實落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責任。2021年12月2日,中消協針對“加拿大鵝”在中外施行不同退貨政策一事發表觀點,指出任何品牌在消費者面前都沒有特權,要求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心懷責任擔當。
24.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調解結案。2016年7月26日,中消協宣布對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違法生產銷售正三輪摩托車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該公益訴訟案歷時三年,最終在法院的主持下達成民事調解協議,中消協六項訴訟請求全部實現。這是新《消法》賦予中消協以及省級以上消費者協會就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之后,中消協提起的第一起公益訴訟案件。體現本案創新性的是,請求法院確認被告構成《消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欺詐行為”。
25.開展百城消費者滿意度測評。自2017年起,中消協連續7年開展全國大中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工作,歷年測評得分分別為71.32分、73.68分、77.02分、79.32分、80.59分、78.81分、79.92分,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中央廣電總臺《新聞聯播》、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等權威媒體持續關注報道。百城滿意度測評情況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湖北、廣東、寧夏和杭州、廣州、長春、鄭州、武漢、南寧、蘇州、溫州、宜昌、襄陽、包頭等省市黨政領導就中消協滿意度測評結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有針對性地解決本地消費環境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持續改善百姓消費體驗。
26.推動共享單車“免押金”。2017年3月,中消協召開提升共享單車服務消費維權工作座談會,拉開共享單車押金問題治理序幕。同年8月,中消協收到酷奇公司因押金、預付資金退還出現問題導致消費者大面積投訴后,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維權行動。同年12月,中消協召開共享單車押金問題專題座談會。2019年,交通運輸部等6部門出臺《交通運輸新業態用戶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經過中消協、廣東省消委會和社會各方面不懈努力,目前我國共享單車普遍實現“免押金”騎行。
27.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形成消費維權合力。2017年10月26日,《京津冀消費維權一體化戰略合作協議》正式簽署,建立京津冀消費維權一體化平臺,共享消費信息和維權資源,完善跨區域消費糾紛解決協調機制。2019年4月17日,蘇浙滬皖四地消保委共同簽署《長三角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消費維權一體化合作協議》,成立長三角消費維權聯盟,建立聯盟合作、協調通報、聯合聲明、培訓交流、比鄰合作等五項合作機制。2019年6月起,廣東省消委會與香港消委會、澳門消委會分別簽署了粵港、粵澳消費維權合作協議,正式開通“粵港澳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臺”,建立起消費糾紛快速處理、維權業務全面合作、信息資源共享共用等合作機制。
28.和各地消協組織關注和推動“數字消費”領域系列問題治理。中消協發布2019、2021“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兩度批評視頻平臺超前點播問題;2021年8月,上海市消保委公開就超前點播服務涉嫌捆綁銷售的問題提出批評意見;同年9月,中消協發布觀點,呼吁視頻平臺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VIP服務應依法合規、質價相符。2021年1月,中消協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呼吁加強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2024年8月,公布2024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揭露批評大數據“殺熟”問題。2023年3月,中消協發布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建議進一步完善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制度;上海市消保委在2023年3·15期間開展餐飲領域掃碼點餐個人信息保護暗訪監督的基礎上,會同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制定發布《上海市網絡點餐服務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合規指引》;2024年10月,湖北省消委會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調解結案,侵權方登報賠禮道歉并賠款。2020年3月,中消協發布《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點名批評了主播夸大和虛假宣傳等問題;2021年3月,中消協發布《2021年網絡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指出,直播帶貨主播夸大產品功效、虛構價格和產品數量情況較多;2023年11月,中消協發布《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再次對直播電商低俗帶貨問題進行了點名批評。
29.推動公路服務區“廁所革命”。2020年12月,中消協根據當年《“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發現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如廁難問題,向交通運輸部提交了《關于妥善處理節日期間高速公路相關服務問題的建議函》。這項建議直接推動了公路服務區的“廁所革命”。2021年5月28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深化公路服務區“廁所革命”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全面補齊發展短板,不斷優化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
30.大力開展反餐飲浪費系列活動。2020年以來,中消協與各地消協組織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一系列制止餐飲浪費相關活動。2020年8月16日,中消協向廣大消費者發出公開倡議,呼吁廣大消費者崇尚節約為榮,向餐飲浪費說“不”!2020年9月4日,中消協制定工作方案、印發活動通知,并在全國啟動“抵制餐飲浪費 引領綠色節約消費新風尚”主題活動。2021年5月,中消協聯合央視頻在抖音平臺發起“什么是光盤行動”主題活動,發起“#剩飯菜的100種做法”話題活動。該話題一個月的視頻總播放量達19.6億次,相關視頻點贊數超5029萬,轉發量超316萬。2020年和2021年,中消協與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單位連續兩年聯合開展教育系統“美好‘食’光”校園系列活動。
31.舉辦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拉動內需。2020年至2024年中消協接連發起“凝聚你我力量 讓消費更溫暖”“優化消費體驗 共促消費公平”“提振消費信心 我們在行動”“3·15金秋購物節”等大型社會公益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一些企業推出多項惠民舉措,累計惠及消費者37.1億人次,帶動消費5639.5億元。在此期間,各地消協組織結合本地實際,組織開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線下活動。
32.編寫發布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度“白皮書”。2021年起,中消協編寫發布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度“白皮書”,全面總結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會各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績,研究分析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的風險挑戰,為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參考。此前,中消協于2015年編著《中國消費者保護運動30年(1984-2014)》;于2018年編著《一切為了消費者》,2024年中消協續寫《中國消費者保護40年(2015-2024)》,持續記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事業發展的光輝歷程。
33.建立消費教育基地。2022年3月2日,中消協在北京召開“中消協3C家電網上消費教育基地入駐京東揭幕儀式”,著力將其打造成幫助消費者普及家電消費常識、了解家電消費潮流、獲取家電測評信息、參與線上互動溝通的網上消費教育窗口。2023年3月15日,中消協和人民網共同舉辦“人民消費”網上消費教育基地上線儀式,該基地設置消費洞察、消費指南、專家解答、比較試驗、法律法規、消費報告等板塊,方便消費者獲取中消協提供的消費信息和維權知識。2023年12月2日,由中消協和深圳市消委會主辦、騰訊公司承辦的“中國消費者協會數字消費教育基地”正式揭牌,這是全國首個數字消費教育基地。
34.常態化發布輿情分析報告。2017年起,中消協建立輿情監測與應對機制,密切關注并分析消費維權輿情熱點。自2019年10月公布《“十一”假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起,中消協逐步實現了季度、年度及重點時段輿情分析報告常態化發布。2023年4月,中消協就長假旅游期間出格漲價問題發布輿情分析觀點認為,有關部門應及時采取措施,強化價格指導,加大對哄抬物價、惡意違約、強制消費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讓消費者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
35.參與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問題。2023年8月起,針對電視觀眾“看電視難、看電視煩”的痛點,中消協參加了廣電總局聯合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部門(單位)開展的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問題工作試點。此前,江蘇省消保委于2019年7月開展了針對智能電視開機廣告的系列調查、督促整改、訴訟維權專項行動,還于2019年12月12日就樂視電視生產企業樂融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強行在樂視智能電視植入開機廣告且不可關閉行為侵犯消費者權益”一事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36.就日本小林制藥事件發聲。2024年3月29日,中消協就服用日本小林制藥公司生產的紅曲膽固醇顆粒等產品導致消費者死亡一事,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應立即停止服用有關產品,積極配合召回,消除消費者恐慌情緒,有關輿情很快平息。此前,針對小林制藥產品可能包含致病成分一事,中消協與日本小林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客服中心進行了電話溝通核實,并推動產品召回。
37.《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正式出臺。2024年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第778號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消保條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消保條例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施行30年來首次出臺的配套行政法規,在我國消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它的頒布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加大了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4年4月9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市場監管總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國家網信辦、中消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消保條例有關情況。
38.“消協315”平臺上線。2024年3月15日,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大力支持下,“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上線試運行。“消協315”平臺的開通,標志著全國消協組織有了統一的受理投訴渠道,消費者自此有了中消協提供的信息化、便利化的網上投訴渠道,也為全國消協組織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及時把消費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提供了重要“窗口”和途徑。各地消協組織積極處理“消協315”平臺投訴,及時化解消費糾紛,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39.就公用事業價格調整問題發表觀點。2024年5月31日,中消協發表觀點“公用事業價格要調得合理漲得明白,切實把消費者權益放在心坎上”,認為涉及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制定應當舉行價格聽證,廣泛聽取各方利益代表的意見,特別是廣大消費者的意見。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抓好食品和水電氣熱等重要物資的保供穩價。
40.被評為5A級全國性社會組織。2024年,中消協首次參加全國性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全面、充分展示了中消協努力加強自身建設,依法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代表消費者的利益,反映消費者的訴求,依靠消費者的力量,全心全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作成效。2024年11月7日,中消協通過民政部組織的專家評審會,被評為5A級全國性社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