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掃碼消費“減負” 讓“掃一掃”更踏實
2024年10月12日10:2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近年來,不少停車場都推出了先掃碼繳費、后取車離場的措施,但有的停車場掃碼后需要注冊成為會員才能繳費(詳見1月24日中國消費者報官網、官微《“君太百貨”交停車費得先注冊會員!法律專家:侵權!》)。該報道引起了北京市網絡監管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對掃碼繳費問題的關注,并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治理行動。日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北京市網信辦獲悉,目前北京市針對掃碼消費亂象開展的治理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常態化的長效治理機制也在建立和完善中。
3000多家停車場推繳費“安心碼”
北京市網信辦網管處負責人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從實地探訪和現場調研情況看,停車、商超、餐飲等行業掃碼繳費問題突出。消費者對停車掃碼繳費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掃碼時出現的是商場會員碼,不是直接付款碼。
針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今年2月2日,北京市網信辦聯合北京市商務局約談了君太百貨、凱德晶品購物中心、悠唐廣場、新中關購物中心等4家停車掃碼繳費問題比較突出的商家,提出了整改意見。4月,北京市網信辦又會同交通、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停車繳費領域專項整治規范,綜合調研所發現的問題和群眾訴求反映,精心設置、全力推動停車繳費二維碼升級改造,在全市統一推行停車繳費“安心碼”,明確要求達到禁止強制注冊登錄、禁止彈窗廣告、禁止過度采集信息、明確標注“安心碼”字樣的“三禁止一標注”標準,確保掃碼停車繳費既快捷又安全。7月初,北京市網信辦督促指導北京市3621家備案停車,全部實現“安心碼”升級改造。
北京君太百貨、新中關購物中心等停車場均已換上停車繳費“安心碼”。 桑雪騏/攝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目前,北京商場的停車場掃碼繳費的情況怎樣了呢?
9月20日下午,《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驅車前往君太百貨地下停車場,看到停車場的廊柱上、電梯間的墻壁上以及停車場出口處,均張貼著繳費二維碼。與之前醒目標注了不同級別會員享受不同優惠條件的二維碼不同,現在的二維碼看起來“素凈”了不少。記者看到,二維碼上方是“先繳費后離場”的提示語,下方標注著“停車繳費安心碼”字樣。記者掃碼后,跳轉至“停簡單”頁面,輸入車牌號,點擊“查詢停車費”,車輛入場時間和停車費用就直接顯示了出來,并可以直接繳費。如果想要享受會員優惠條件,也可以點擊頁面下方的“登錄會員優惠繳費”按鈕。
9月21日下午,記者驅車前往新中關購物中心地下停車場。這里的停車繳費二維碼印有“歡迎使用支付寶”等字樣,還有小字注明了“停車‘安心碼’ 安心繳費無憂慮”。記者掃碼后,得到了與君太百貨停車場掃碼同樣的結果。在一面空白墻壁上,記者也看到了巨幅停車繳費“安心碼”告示牌,清晰地注明了掃碼繳費步驟和相關提示。
掃碼后,出現“停簡單”繳費頁面,可輸入車牌號直接繳費,也可以選擇享受會員優惠。資料圖片
多種因素催生掃碼消費亂象
記者了解到,和停車掃碼繳費一樣,掃碼消費在為消費者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伴生出個人信息過度采集、被迫強制關注等諸多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2023年,北京市12345接到市民關于在掃碼消費過程中個人信息被過度采集、強制索取、誘導獲得、違規使用等問題6600多條。《中國消費者報》也對此類問題進行了關注,在2023年8月10日以《1“碼”掃出5個“號”,開發票二維碼咋成了“拉新”窗口》,對掃碼消費亂象進行了報道。
“掃碼消費涉及的領域眾多,且存在行業要求不一,涉事主體復雜等問題。”北京市網信辦網管處負責人解釋說,從實際情況看,相關問題涉事主體有商家,也有商家上游的服務提供商或合作商。以強制掃碼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為例,部分是商家特別是連鎖類商家出于廣告推送、營銷活動和新品推廣等目的,在二維碼收費環節,通過折扣優惠、不提供人工服務等方式強制或誘導消費者注冊成為其會員,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部分是網絡平臺企業或第三方服務公司,通過為商家提供APP或小程序服務,收集和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
該負責人坦言,在問題的治理過程中發現,這些主體的違規成本非常低,相關法律法規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因不構成嚴重違法,相關行政處罰也不具有震懾效果,一旦放松監管,這些問題容易出現反彈。“治理違規問題,除了要在源頭和前端共同發力,線上整改和線下處置相結合,協同打擊外,還要建立健全常態化治理機制,強化社會監督和部門日常監管。”
分步推進掃碼消費亂象治理
記者了解到,從2023年7月開始,北京市相關部門開始逐步推進掃碼消費亂象治理工作,包括深入不同類型場所對掃碼消費情況進行實地暗訪,組織餐飲企業、停車公司等相關企業進行座談,制定并發布《北京市掃碼消費服務違規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例解析及合規指引》等。今年1月,北京市網信辦牽頭組織12家技術支撐單位,深入134個停車和點餐場景,現場核驗商家收費碼的功能設置,統計分析掃碼繳費中存在的問題類型和表現形式。2月1日起,北京市網信辦聯合市級相關部門啟動為期3個月的專項治理,堅持目標導向,聚焦重點難點,強化統籌協調,推動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超市購物也是掃碼消費的另一個重要場景。“7月份,通過實地調研,遠程測試等措施,發現部分超市App存在不同程度的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問題、隱私政策不合理問題、功能不健全問題等。”北京市網信辦網管處負責人介紹,針對遠程測試發現的問題,8月5日~6日,北京市委網信辦會同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對相關企業進行約談,要求其對照問題嚴格整改。9月中旬,北京市委網信辦對整改后的APP進行精準復核,均已達到驗收標準。
此外,北京市委網信辦還組織物美、盒馬、永輝、京客隆、七鮮、首航、超市發、北京華聯、華冠、幸福榮耀等10家大型連鎖超市(在京門店共1049家)進行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合規培訓,目前上述超市使用的App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方面均通過合規整改。
北京市12345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因掃碼消費產生的投訴同比下降92%,消費者掃碼消費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