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暑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出爐 低價游、黃牛票等被吐槽
2024年10月04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9月20日,長三角消保委聯盟發布了2024年暑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長三角地區“暑期經濟”熱力十足,消費新場景精彩紛呈,但一些熱門領域的消費體驗短板依然存在。旅游出行、教育培訓、文娛消費等方面輿論關注度較高。
據悉,長三角消保委聯盟通過江蘇消費網輿情監測中心對2024年暑假期間(2024年7月1日—8月31日)的消費領域輿情情況進行了大數據監測,長三角消費領域輿情信息共計19176927條,其中消費維權類輿情信息2843417條,占輿情總量的14.83%。監測發現,消費者高頻吐槽主要集中在旅游出行、教育培訓、文娛消費、家電維修四個方面。
暑期消費新場景精彩紛呈
暑期以來,長三角地區各地緊跟消費新趨勢,舉辦特色文旅活動,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夏日經濟活力持續釋放,各地亮點精彩紛呈。
上海啟動首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推出一系列高品質、高流量的演唱會、音樂節、文藝演出等活動,例如“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首屆上海國際郵輪節、City Walk Pro上海城市體驗季等,為消費者提供多元消費場景,激發“大消費”潛力。
江蘇舉辦2024“水韻江蘇?璀璨夏夜”主題活動,緊抓夜間消費“黃金時段”,興起新“夜”態。從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夜間游覽,到蘇州金雞湖的光影夜宴;從揚州瘦西湖的“唐詩主題”全景沉浸式夜游,到常熟“戲韻沙家浜”橫涇不夜天等一系列夜游,各式各樣的夜間消費場景不斷豐富,助燃夏日經濟。
浙江“漂流溯溪”成頂流打造避暑新業態,坐擁一眾山湖秀水的浙江,“涼經濟”引來了“大流量”。眾多縣域的綠水青山間人聲鼎沸,小山村的熱度持續上漲,漂流、溯溪等清涼的游玩方式吸引了游客前來避暑。溪水兩岸也開起了各類民宿、咖啡館、露營地,形成了避暑游新業態。
安徽黃山旅游創新高。今年5月,黃山風景區天都峰經過5年的封閉輪休,恢復對外開放。正值開放后的第一個暑期,吸引了大批游客爭相排隊觀景。據統計,7月、8月,黃山風景區共接待游客115.47萬人,同比2023年暑期增長6.99%,創景區暑期接待量歷史新高。
旅游消費亂象凸顯
今年暑期旅游熱度持續升溫,出行住宿消費增長,熱度上升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報告顯示,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長三角地區旅游消費維權輿情信息共132689條,出行住宿消費維權輿情信息共計159998條。
一是研學旅行熱度居高不下,費用高、質價不符、體驗感差等問題引發輿論熱議。不少“研學游”實際變成打卡“觀光游”,行程縮水嚴重、安全保障不足以及住宿和用餐標準降級等問題遭到消費者的吐槽。
二是老年低價游亂象屢禁不止。不合理低價游暗藏欺詐、虛假宣傳、強制消費等陷阱,表面上是15元老年旅游團等價格低到離譜的旅游產品,實際上安排指定場所購買高價產品、誘導投資理財、購買所謂的藝術品收藏等,令老年消費者防不勝防。
三是免費景區“黃牛票”亟待整治。一些免費景區如博物院、科技館等在暑期人流量巨大,常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給了“黃牛”可乘之機,不少黃牛以代預約的方式,高價倒賣免費門票。
此外,出行住宿方面問題也較為集中,主要體現在:一是酒店糾紛較多。酒店住宿宣傳房型、環境與實際不符,商家不予全額退款以及代訂酒店藏風險。入住前臨時加價1600元、央視曝光低價代訂酒店騙局等話題頻現。二是機票被換票、退費收取手續費等問題遭吐槽。有消費者遇到機票被“退高買低”的情形,私自變更退改消費者所購買機票,涉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教育培訓頑疾難除
數據顯示,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長三角地區教育培訓相關的消費維權輿情信息共計114181條,集中在3個方面:
一是教培機構停止營業、閉店跑路,導致消費者維權“碰壁”。不少大型連鎖教培機構一邊是充值買課宣傳,一邊突然閉店,加之職業閉店人的出現,大大增加了消費者的維權難度。
二是辦卡容易退費難問題引擔憂。在預付式消費中,當消費者要求退費退課時,商家會以收取高額手續費、合同未約定等各種情形為消費者設置重重阻礙。
三是線上教育或課程亂象頻現。在線課程質量差、廣告虛假宣傳、實際課程與宣傳不符、“套娃式”誘導買課等問題也引發熱議。
文娛消費問題頻現
輿情監測發現,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長三角地區文娛消費維權輿情信息共計311258條,輿論關注焦點集中在:
一是線上購票退費難。演唱會、音樂節等演出門票手續費高昂、退票難,電影票退票時平臺與影院互相推諉等問題遭詬病,還有如柱子票、影音設備出故障等問題都困擾消費者。
二是未成年人網游充值問題藏隱患。部分游戲沒有落實未成年實名認證,以送皮膚、禮物等方式誘導未成年人大額充值,加之部分家長缺乏引導和監督,由此引發不少消費糾紛。
三是盲盒市場無序引爭議。不少未成年人沉迷盲盒游戲,花費幾十、幾百甚至數千上萬元購買,不僅容易上癮還容易造成財產損失。
家電維修亂象突出
今年暑期,全國各地高溫持續。長三角地區多地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空調、冰箱等“清涼”家電報修量明顯增加。輿情監測發現,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長三角地區家電維修消費維權輿情信息共計11809條,輿論關注焦點集中在:
一是收費規則不透明,亂收費多收費現象較普遍。包括收費標準不透明,平臺顯示價格與實際收取價格有差異;收費過于昂貴,遠超市場價;巧立名目,上門費、開機費、檢測費等層層收費。
二是虛假維修現象突出,“小病大修”“無病亂修”。存在虛假報價、虛假維修以及虛構故障等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三是使用劣質配件或不規范的維修操作,維修質量難以保證。維修人員的服務水平也參差不齊,一些商家和個人僅受過簡單培訓甚至無證上崗,維修質量難以保證。
相關鏈接
優化服務供給,提升消費體驗
結合2024年暑期消費領域出現的輿情熱點問題,長三角消保委聯盟提出以下建議:
聚焦未成年人消費需求,優化服務供給。建議不斷提升研學游質量,在“研學”二字上悉心雕琢,減少虛假宣傳、擠出價格“水分”、豐富產品供給,形成統一的行業規范,不斷加強行業監管。整治盲盒和網游充值的高消費現象,需要加強多方協作:平臺方或游戲方要主動承擔監管責任,做好實時監控與審核;監管部門加大虛假宣傳、欺詐等整治力度;家長做好引導和教育,共同呵護祖國的未來。
補齊行業發展短板,提升消費體驗。建議針對“銀發族”低價游亂象,從源頭著手對旅行社旅游產品的日常監管、廣告宣傳的引導“把關”、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破除低價游頑疾。針對退票難問題,在完善退票規則及制度上“下功夫”,構建合理的規則體系,制定相關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售后服務和退票流程,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針對培訓機構跑路問題,要做好預付式消費的風險評估,積極防范職業閉店人可能帶來的消費損害,降低單次儲值額度,強化資金監管。針對家電維修亂象,平臺方面要對家電維修商戶進行嚴格審核和把關,服務必須明碼標價;家電企業須加強對售后服務的投入,提升維修服務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監管部門應當多一些突擊檢查,打擊虛假宣傳、高價收費等違法行為。
樹立科學消費理念,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消費者應樹立理性消費理念,增強自我權益保護意識,強化消費維權知識的學習。遇到不合理低價游、誘導充卡等情況,切勿貪小便宜而造成更大損失,在購買產品或者服務時,充分了解各項信息和內容,避免掉進商家精心編織的陷阱。如果不慎落入消費新套路中,消費者也應當積極理性維權,通過找商家協商,向有關部門、組織投訴等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共同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