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汽車進口量33.2萬輛 豪華車仍是銷量主力
2024年08月28日10:2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伴隨著新車銷量和二手車交易量紛紛發布后,作為汽車消費市場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進口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發展情況也終于有了結果。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車工作委員會日前發布的最新汽車銷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汽車33.2萬輛,同比下降4.1%,進口金額達到1323.5億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認為,汽車進口量經歷了4年的連續下滑后,“去庫存”仍是今年的主要任務,因此今年汽車進口量有可能會維持最近幾年的運行態勢。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表示:“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2017年的124萬臺持續以年均8%降幅左右下行,到2023年僅有80萬臺。6月汽車進口量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3%,這是歷史少見的6月低增長?!?/P>
2009年至2024年海關汽車進口量(單位:萬輛)。資料圖片
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汽車進口量以142.3萬輛的成績見頂后,我國汽車進口量便駛入全新發展賽道。記者注意到,自2017年以來,除2021年出現微幅增長外,其余年份進口量均呈下降走勢。其中,2023年我國汽車進口量為79.9萬輛,為近13年的首次,整體市場表現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
汽車進口量的變化,自然與消費市場的購車選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近兩年,進口車國內終端需求保持在低位穩定,受疫情和芯片短期沖擊,2020年至2022年進口汽車市場出現下滑,2023年累計銷售76.9萬輛,同比基本持平。今年1月至6月累計銷售324227輛,同比下滑11.1%。
具體來看,除1月進口汽車銷量同比增長外,其余月份均呈負增長,且降幅普遍在10%以上,其中2月進口汽車銷量同比降幅更是高達41.8%,目前整體進口汽車市場銷售情況仍穩定在低位。
進口汽車銷量不佳,必然會導致進口汽車經銷商庫存高企。調查發現,今年仍延續2023年趨勢,處于去庫存周期。6月進口車銷量進一步下探,庫存深度上升至6.6個月,創歷史新高。
曾幾何時,進口汽車由于生產和運輸成本等因素影響,導致進口汽車市場售價普遍高于國產汽車。那么,如今進口汽車市場環境的變化,是否導致這一局面也出現了些許變化?
從最近10年的整體情況看,進口汽車報關單價仍呈現上升趨勢,從2015年到今年,進口汽車報關單價從25.21萬元提升到40萬元左右。海關統計數據顯示,繼3月進口汽車報關均價首次低于2023年平均報關單價后,本月進口汽車報關均價進一步下挫,說明近年來汽車消費市場對進口汽車的需求態度有所改變。
在品牌結構方面,6月進口汽車市場仍延續整體下滑大趨勢。1月至6月超豪華汽車累計下跌34.15%,非豪華汽車銷量累計下跌17.94%,豪華車下跌10.07%。在銷量占比上,豪華車仍然是銷量主力,1月至6月累計占比穩定在90.58%。
今年上半年,前十大品牌中有3個品牌(雷克薩斯、豐田、MINI)實現正增長,其中1月至6月豐田共銷售18125輛,增幅最大,達到29.1%。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汽車市場的新車“價格戰”也影響到進口車市場,比如保時捷,從今年開年到6月,銷量比2023年同期下降了39.5%。與此同時,1月至6月銷量降幅最大的大眾,同比下降了54.8%。
受整體進口汽車銷量下滑影響,上半年,三大車型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跌幅,轎車同比下跌6.56%,SUV同比下降15.06%,MPV降幅達9.82%。轎車中的小眾車型coupe轎跑表現相對出色,同比增長8.53%。
在此背景下,1.5升至2.0升排量區間占比上升到40.8%,相比2023年上升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第一大排量區間;2.5升至3.0升排量區間占比達28%,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是第二大排量區間;2.0升至2.5升區間占比達22%,位居第三。
據崔東樹介紹,我國乘用車的進口國別仍以日本、德國、美國等國為核心,近期的匈牙利進口表現較強,斯洛伐克進口量稍有下降。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以及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的國內市場已成為新能源車市場發展的前沿陣地,這也會導致進口新能源車產品競爭力的下滑。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口新能源汽車銷售13146輛,同比下降40.6%。其中,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車型銷量同比分別下降32.3%和49.7%。
崔東樹認為,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強大,電動化轉型改變了市場需求結構,燃油車需求持續萎縮,進口燃油車需求出現明顯下降。此外,國產車輛品質提升和國際品牌本土化加速同樣是進口汽車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