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1+3”限制 銀行賣保險會更香嗎?
2024年06月02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5月9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商業銀行代理各類保險業務,各級分支行及網點均不限制合作保險公司數量。這意味著,被稱作“最嚴銀保業務監管規定”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印發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的通知》(即2019年“179號文”)有了松動。
監管放開銀保合作數量限制的原因何在?銀保渠道松綁對銀行、保險行業和消費者會帶來哪些影響?收放之間,銀保業務將如何走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松綁銀保合作
根據《通知》,今后商業銀行代理互聯網保險業務、電話銷售保險業務和其他保險業務,各級分支行及網點均不限制合作保險公司數量;保險公司應當確保在合作區域內具備線下服務能力。同時,保險公司與商業銀行開展合作,原則上應當由雙方法人機構簽訂書面委托代理協議,但一級分支機構在獲得法人授權后,可直接簽訂協議。
在此之前,銀行賣保險受到2019年“179號文”第39條第2款的制約——“商業銀行每個網點在同一會計年度內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開展保險代理業務合作”(即“1+3”)。
某銀行網點5月12日在售的保險產品。聶國春/攝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外部環境變化,各方呼吁進一步深化銀行保險合作,豐富保險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保險需求。”對于此次放開,金融監管總局負責人如是解釋道。
銀行是消費者購買保險的重要渠道之一。記者注意到,監管部門對于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模式方面的管理,經歷了多輪調整。1996年,銀保開啟“1對1”合作模式。2003年,為了推動這一模式的發展,銀保合作數量限制放開。此后,銀保渠道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08年,銀保渠道的原保費收入近萬億元,躍升為壽險業第一大銷售渠道。不過,市場的快速增長也導致了“存款變保險”等亂象頻發。為規范市場秩序,2010年,監管部門禁止保險公司駐點銷售并實施1個銀行網點與3家保險公司合作的“1+3”限制。2014年4月,《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正式實施,重申了“一對三”原則。2019年8月,“179號文”出爐,銀保業務迎來更嚴厲的監管,又一次重申“一對三”原則。
在開源證券研究所非銀金融行業首席研究員高超看來,此次放開主要有三方面考慮:一是銷售誤導、費用惡性競爭得到了較好遏制;二是給予銀行及銀行渠道客戶更豐富的產品、服務種類,產品供給多元化,滿足客戶需求并擴充銀行保險產品庫;三是釋放中小型險企業務潛力,在相近費率下與頭部險企同臺競爭。
重塑行業生態
記者梳理發現,監管部門政策一收一放之間,銀保業務隨之發生巨大變化。
在2010年之前,銀保渠道貢獻的保費收入占比超過50%。而在實施“1+3”之后,3年間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占比快速下滑至36.7%。隨后,在治理銷售誤導和消費者需求增長等因素的影響下,銀保渠道保費規模在2014年恢復增長態勢,占比也在2016年提升至44.1%。2017年,在強調“保險姓保,回歸本源”的背景下,中短期存續產品的開發銷售受到限制,青睞這類產品的銀保渠道再度受到影響,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占比再度下降。至“179號文”出爐的2019年,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占比已不及1/3。不過,在合作過程中,保險公司以利潤換規模、以高費用讓渡利潤的舊模式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2023年,監管部門將監管重點放在治理銀保渠道的“三高"(高手續費、高運營成本、高產品定價)問題上。8月22日,金融監管總局下發了《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強調銀保渠道傭金費用要嚴格“報行合一”,即保險公司給監管部門報送產品審批或備案材料中所使用的產品定價假設,要與保險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當中的行為情況保持一致。并規定未來躉交、3年交、5年交、10年交的手續費率分別嚴格限制在 3%、9%、14%、18%以內。
此次《通知》還要求,明確銀行代理業務傭金標準,委托代理協議約定的傭金率不得超過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產品備案的傭金水平。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在凈息差承壓的背景下,近年來銀行業普遍加大了對財富資管條線的重視程度,提升代理保險收入被認為是做大中間業務收入的關鍵一招。雖然“報行合一”后手續費降低了,但總量的放開可以彌補這一點,也能豐富客戶的選擇,增強客戶粘性。
同時,“報行合一”后鏟除了滋生補貼手續費等不正當競爭的土壤,中小公司可以在放開后簽約更多銀行網點,觸達更多銀行客戶,這也會倒逼此前占據銀保渠道大部分份額的頭部險企強化產品設計、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通知》的實施,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優勢,促進雙方長期深度合作,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有利于拓寬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合作范圍,提升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價值和消費者滿意度;有利于豐富銀行保險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多層次的保障需求,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專業才是王道
放開合作數量限制后,銀行網點有何變化?《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日前也進行了走訪調查。
在位于北京奧林匹克花園附近的中國工商銀行網點,大堂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知曉了這個消息,但網點目前代理銷售的保險產品還沒有變化,今后會增加哪些公司的產品,還在等待上級通知。
浙商銀行北京東壩支行展示了該網點正在熱銷的兩款保險產品。銀行工作人員稱,《通知》發布后銀行肯定會爭取為客戶提供更多的產品選擇,至于選擇哪些公司進行合作,還有待于考察協商確定。
保險業資深人士梁力認為,《通知》發布實施后,銀行和保險公司必然會精心準備更多更好的保險產品供消費者選擇,同時提供更高的性價比。不過,面對如此多的產品和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銀行代理銷售人員如何將產品精準匹配給消費者,是一個較大的考驗。“銀行理財經理往往身兼數職,銷售多種產品,但術業有專攻,如果由于保險專業素養不足導致匹配消費者需求不到位,那就難言滿意了。”梁力表示,如何提升銀行理財經理的專業素養,提升銷售適當性,值得各方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