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9.3% 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不足四成
2024年05月31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在一季度汽車市場銷量遠超市場預期后,國內車市能否繼續保持這一優勢,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話題。
5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一期汽車銷量數據顯示,4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0.6萬輛和235.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8%和9.3%,連續兩個月保持同比“雙增長”。
在2024北京國際車展助推下,4月汽車市場迎來了近百款新車集中上市。而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國內車市呈現何種新趨勢?
同比增速仍在10%以上
2024年,業內普遍認為是汽車市場有史以來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年。新能源購置稅優惠政策步入“退坡期”、電動化轉型步伐持續加快、軟件應用功能比例顯著提升等多項因素影響下,關于今年汽車市場的銷量,業內保持謹慎看待。
今年年初,包括中汽協、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內的行業機構均認為,考慮到車市發展階段的不同,2024年車市能夠保持3%左右增長已屬不錯表現。
不過,1月汽車市場以銷量同比增長47.9%開局,使今年前三個月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速高達10.6%。在此基礎上,二季度車市能否延續這一良好勢頭,關系著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汽車月度銷量及增長率變化圖。資料圖片
中汽協數據顯示,4月乘用車銷量200.1萬輛,同比增長10.5%。在乘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除MPV銷量小幅下降外,其他三大類乘用車銷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長。其中,乘用車國內銷量157.2萬輛,同比增長5.1%;乘用車出口42.9萬輛,同比增長35.9%。
整體來看,1—4月,汽車銷量完成907.9萬輛,同比增長10.2%,銷量增速較1—3月下降0.3個百分點。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4月,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延續擴張,三大指數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制造業企業生產繼續加快、市場需求繼續恢復、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信心總體穩定。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呈現較快增長,其中新能源車和汽車出口同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1—4月,傳統燃料乘用車中,微型、緊湊型和中型車銷量同比呈現正增長。目前銷量仍主要集中在緊湊型,累計銷量278萬輛,同比增長3.2%。同時,傳統燃料乘用車中,10萬—20萬元、40萬—50萬元價格區間銷量同比呈現正增長。
近年來,受汽車市場電動化發展影響,傳統燃油車市場競爭力遭遇較大沖擊。數據顯示,當月傳統燃油乘用車國內銷量87.8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10.7萬輛,環比下降20.4%,同比下降10.8%。
談及這一市場變化,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從燃油車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成本下探、“油電同價”給燃油車廠商帶來巨大壓力,燃油車產品更新換代相對較慢,產品智能化程度不太高,更多依賴于優惠的價格來持續吸引消費者。
近日,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資金補貼范圍和標準,統籌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發展。前期,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汽車消費門檻,與本次實施細則形成政策合力。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響應,出臺有關配套措施。
陳士華表示,相信隨著有關政策的深入實施,以及汽車生產企業進一步加大創新步伐,不斷推出大量新車型,都將有利于進一步激發汽車市場消費潛能,擴大國內市場需求。
新能源車發展不止銷量提升
在每月中汽協月度信息發布會上,新能源車市場表現總是牽動著消費市場的心。而已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的新能源車通過一次次高光表現給人們帶來新的驚喜。
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車銷量完成85萬輛,同比增長33.5%,市場占有率猛增至36%,創有史以來單月新高,比有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的2017年全年新能源車銷量總和還高。
此前,業內就今年單月新能源車市場滲透能否突破四成展開爭論。但按照當前發展勢頭推算,今年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大概率會接近五成。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市場滲透率達20%左右,但發展強勢的新能源車早已完成這一既定目標。在短短幾年內,剛剛擺脫購車補貼政策扶持的新能源車便實現了超高速度發展。
4月,新能源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純電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分別增長11.1%和95.7%。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增長較純電動車型近8.5倍。
這與合資品牌加碼電動化產品有直接關系。去年以來,合資品牌為了順應汽車市場發展潮流,滿足消費市場對于電動化產品的客觀需求,紛紛將“可電可油”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視為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記者注意到,即便連在油電混動系統有著知識產權的日系品牌,也開始將油電混動車型換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只因為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中,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屬于新能源車產品范疇,入圍工信部目錄即可從今年至2027年享有減免購置稅優惠,而油電混動屬于燃油車產品陣營,所以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無疑更受追捧。
中汽協統計發現,1月至4月,新能源車累計完成294萬輛,同比增長32.3%,市場占有率達到32.4%。除了銷量提升外,隨著新能源車產品質量提升,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傾向購買高品質新能源車型。
數據顯示,1-4月,新能源乘用車中,除微型新能源車外,其他級別同比均呈現正增長,其中豪華新能源車銷量漲幅最大。目前銷量主要集中在緊湊型,累計銷量93.3萬輛,同比增長9.9%。同時,新能源乘用車中,除8萬元以下、20萬—25萬元、40萬—50萬元價格區間銷量下降外,其他價格區間銷量均呈正增長。其中,市場售價5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尤為迅猛,同比增長321.9%。
當新能源車市場地位不斷提升,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也有進一步增長。數據顯示,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63.5%,同比上升8.4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合資品牌市場份額已不足四成。其中,德系和日系市場份額還勉強保持在10%以上,美系、韓系、法系等市場份額均維持在個位數。
其中,4月自主品牌轎車、SUV和MPV市場占有率分別為56.5%、68%和69.6%。與上年同期相比,自主品牌轎車、SUV和MPV市場占有率均呈較快增長。
汽車出口同比保持快速增長
作為拉動汽車市場銷量增長的重要引擎,汽車出口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汽車市場發展成熟與否的風向標。數據顯示,4月,傳統燃料汽車出口39萬輛,同比增長41.6%;新能源車出口11.4萬輛,同比增長13.3%。
近年來,多家自主品牌發布出海戰略,緊鑼密鼓地向南美、歐洲等地區布局汽車出口業務。
中汽協介紹,4月,整車出口前十企業中,奇瑞出口量達8.9萬輛,同比增長23.4%,占總出口量的17.7%。與上年同期相比,廣汽出口增速最為顯著,出口達1.9 萬輛,同比增長5.5倍。
據中汽協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至3月,汽車累計出口132.2萬輛,同比增長23.6%。汽車出口量前十的國家中,俄羅斯、墨西哥和比利時出口量位居前三,市場表現較強。新能源車出口的前三大市場分別為比利時、巴西和英國。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貿易出口只是汽車出口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國際化是要在海外的這些目標市場去直接生產。去年日本海外生產達1800萬輛左右,而其他汽車發達國家采用直接貿易模式的出口也不多,更多的出口是在海外生產。
據悉,目前我國汽車出口主要模式仍以整車出口為主,優勢在于直觀地展示我國汽車產品的品質和性能,但也存在較高運輸成本和海關稅費等難題。
諸多因素影響,車企在加速整車出口的同時,也在加速海外建廠步伐。例如,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一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上汽集團透露了其將在歐洲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的計劃。此外,新造車品牌也在加速海外市場的建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