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收入首破5萬億元 煙火氣撬動消費新活力
2024年02月04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餐飲收入達52890億元,同比增長20.4%。無論是咖啡、奶茶,還是飄香的火鍋、快餐,餐飲行業美食眾多,行業增勢喜人的原因有哪些?適應消費需求,又將呈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記者進行了調查。
消費者外出就餐熱情高。孟剛攝
行業收入突破5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餐飲收入達52890億元,同比增長20.4%。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3356億元,同比上升20.9%。
中國烹飪協會結合往年數據分析顯示,2023年1—12月,全國餐飲收入、限上餐飲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26.7個、26.8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增幅領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13.2個百分點,全年餐飲收入突破5.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縱觀2023年全年,1—2月餐飲市場復蘇回暖,3月以后餐飲收入增幅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二季度、四季度表現尤為亮眼,餐飲收入增幅分別達到31.7%、24.3%。
中國飯店協會認為,2023年餐飲總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符合協會預期,即便對比疫情前2019年的全年餐飲收入46721億元,2023年餐飲收入增長仍超過13%,表現亮眼。餐飲作為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全年增速領跑其他行業,標志著我國餐飲業復蘇明顯,發展信心穩固增強。記者了解到,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首次突破4萬億元,達到42716億元,到2023年突破5萬億元,僅用了5年時間。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2023年餐飲行業是整個快消品行業里恢復最快的一個賽道。整體來看,行業創新升級迭代的速度和質量都在提高,餐飲行業優勝劣汰不斷提速。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認為,2023年餐飲行業收入增長率高是因為2022年的基數較低,而長時間的餐飲需求被壓制后,在2023年出現恢復性增長。
多重因素促行業復蘇
餐飲行業是最能體現煙火氣的行業,雖在疫情期間遭遇困境,收入幾經波動,但目前仍不斷刷新產業規模與增速。“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國家政策支持、行業標準不斷提升,以及餐飲企業自身的創新和轉型密不可分。尤其是餐飲企業在食品安全、服務質量、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和改進,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便捷的餐飲服務,增強了消費者的信心和消費意愿。”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對記者表示。
中國烹飪協會認為,2023年隨著生產生活有序恢復,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各地積極開展文旅+美食、夜經濟、展演+美食等促消費活動,推動了餐飲行業的快速復蘇,行業發展信心進一步恢復,充分體現了餐飲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等特點。
2023年餐飲市場呈現出新的特點,諸如消費者更加務實和理性,不再為單純的高端品牌和浮夸的營銷宣傳買單,餐飲消費市場更加關注“質價比”。中國烹飪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五一”、中秋國慶假期客流量增幅都高于營收增幅,餐飲消費剛需增加明顯,中低客單價消費增速更高。
中國飯店協會認為,疫情后社區餐飲發展及餐飲市場下沉趨勢明顯,大眾化餐飲成為中國餐飲業發展的主流方向,餐飲行業連鎖化、數字化、產業化、標準化、綠色化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為餐飲“萬店時代”筑起牢固的根基。
以數字化為例,當前餐飲行業正積極擁抱這一趨勢,如新茶飲采用小程序點單、品牌餐飲設立外賣店等。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目前餐飲數字化趨勢盡顯,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宣傳、預訂和點餐,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數字化已成為餐飲業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支撐。
當前,消費者對餐飲品質和體驗需求也在提升。美團《2023外賣服務健康消費機會點洞察》報告顯示,消費者對健康飲食認知的前三位分別是“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天然新鮮,無有害添加”和“富含蛋、奶、魚蝦等優質蛋白”。
柏文喜表示,健康飲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餐飲企業積極踐行“減油”“減鹽”“減糖”等營養健康理念,推出健康飲食菜單,通過不斷升級設施、服務和品質,吸引更多消費者。
“好吃+吃好”成買單動力
進入2024年,餐飲行業復蘇的腳步并未停歇。元旦假期,在居民出行、旅游熱情高漲等因素帶動下,新茶飲、火鍋、烘焙等各品類食品迎來“開門紅”。當前,正值年夜飯預訂高峰。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截至1月21日,農歷大年三十至初八的旅游消費(含酒店民宿、景點門票、交通等)預訂量較去年增長約7倍。
朱丹蓬認為,年夜飯預訂火爆是經濟逐步恢復的重要標志,是消費信心、消費意愿、消費能力逐步回暖的具體表現。
餐飲行業強勢復蘇的背后,行業競爭也在加劇。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1日,國內餐飲企業注吊銷數量超過126.5萬家,是2022年全年餐飲企業注吊銷數量的兩倍多,餐飲行業優勝劣汰在不斷提速。
沈萌認為,餐飲需求的剛性特征必然促使行業性增長,微觀上競爭加劇也同樣突出,加上經營成本上漲,餐飲業收益能力或許會出現下滑。以火鍋賽道為例,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到6689億元,但增速將從2019年的10%降為2025年的4.3%。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餐飲企業一方面大打價格戰,另一方面不斷創新增加品類和服務內容,諸如遠程選餐、在線下單,從低脂、輕食到“餐飲+展演”“餐飲+IP”……
中國烹飪協會認為,餐飲業品質性價比時代來臨,“好吃+吃好”才是消費者買單的動力。消費者對于品質的需求是持續的,行業競爭門檻將不斷提高。
一家大型連鎖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對于顧客而言,餐飲企業產品“穩定性”比“美味性”更重要。當消費環境轉向理性務實時,從業者只有認真做餐飲,始終保持對餐飲高品質的追求,才能找到穿越周期的鑰匙。
朱丹蓬表示,目前我國餐飲行業進入“反向發展”的局面。隨著一二線城市增長空間放緩,眾多餐飲品牌開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占領新的機會。對于低線市場而言,一些老品牌反而是小而美的、新奇的。2024年餐飲行業的火爆還將持續,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節假日,假日經濟將進一步釋放消費紅利。
楊柳認為,2024年餐飲業在數字化轉型、預制食品、跨界融合、個性化服務、國際化發展、社區餐飲和下沉市場等方面涌動著新機遇。餐飲企業應不斷創新,提高服務質量,關注消費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