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電子合同管理與服務規范》12月9日實施
2023年10月19日10:2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發布了旅游電子合同領域的行業標準《旅游電子合同管理與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將于2023年12月9日起實施。
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通過電子方式簽署旅游合同已經成為旅游企業和旅游者的主要選擇。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實踐應用中,業內多家在線電子合同平臺企業已陸續開展了旅游電子合同業務應用探索,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對引導旅游行業規范經營和服務質量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各地區、各企業的標準、規范、內容、功能不盡相同,導致在數據對接、信息共享、歸集管理各方面無法發揮電子合同的優勢效能,進而在市場范圍內缺乏足夠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統一和規范與行業發展、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旅游電子合同標準,是提升監管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前提。為此,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了《旅游電子合同管理與服務規范》研究和起草工作,制定和實施旅游行業電子合同標準。
《規范》規定,電子合同應以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制定的最新版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為基礎。旅游經營者組織和安排旅游活動,宜主動向旅游者或其代理人提供旅游電子合同簽訂服務。
在旅游行程方面,應對時間安排、出發地、途經地、結束地、行程描述等明確約定,且宜符合旅游行程字段要求。應對交通安排、住宿安排、用餐標準、游覽安排、購物安排(如有)等明確約定。
在旅游費用方面,應對總費用、另行付費項目(如有)、交納期限和交納方式等明確約定,其中可經簽訂雙方協商一致以補充協議的形式進一步約定。
此外,旅游電子合同還宜包含:旅游團成團的最低人數(如有);違約責任與爭議處理方式;必要的附件; 雙方依法約定的其他補充事項。
《規范》還明確,旅游經營者、旅游者可通過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查詢驗證已簽署并備案的旅游電子合同。旅游經營者應向旅游者提供網站、App、公眾號等渠道,對旅游電子合同進行查詢驗證。
業內人士認為,旅游產業鏈長、旅游活動復雜性使旅游合同呈現多樣化特征,《規范》的制定和實施,是圍繞旅游電子合同內容、簽訂渠道及應用規范進行的集成和統一,對推動旅游企業轉型升級、保障旅游者合法權益、優化市場經營秩序、推動市場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據悉,在保障旅游者合法權益方面,《規范》明確提出,旅游經營者簽訂的旅游電子合同應實時上傳至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一旦發生旅游糾紛投訴和突發事件,行政部門可及時調查核實相關信息,確保維權訴求高效處置。同時,旅游者可通過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查詢驗證已簽署并備案的旅游電子合同,進一步鑒別“黑旅行社”“黑導游”,減少旅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