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預約開戶 個人養老金試點有望擴容
2023年09月27日10:2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在個人養老金業務試點即將滿一周年之際,多家銀行悄然開啟了新一輪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大戰。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在個人養老金非試點地區推出了個人養老金賬戶預約開戶營銷活動。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爭相在非試點地區爭搶用戶,意味著個人養老金試點地區或將擴大。
銀行花式營銷攬客
“中獎概率百分百,快來預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非試點地區)。”近日,交通銀行開啟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非試點地區預約通道,完成預約的客戶,可獲得一張2元、5元、18元或58元面值的禮券。
9月8日,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也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推出個人養老金非先行地區賬戶預約開戶福利活動:“截止到9月30日,預約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即有機會獲得5.88元話費券。”
圖為某銀行推出的個人養老金開戶優惠活動 資料圖片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8月份以來,工農中建交等國有大行,以及興業、浦發等股份制銀行紛紛推出個人養老金非試點地區預約開戶福利活動,活動區域涉及廣東、云南、江蘇、安徽、陜西、山西等多個省市,大有全面開花之勢。多數銀行的開戶預約優惠活動截至9月30日,交行等部分銀行則延長至12月31日,活動期限近半年。
從活動形式來看,優惠活動一般包括抽獎、送話費券、送立減金等。建設銀行對成功預約的客戶送出5至188元微信立減金;南京銀行則可以在10元面值限量的盒馬鮮生禮品卡、京東E卡和天貓超市卡中任選其一;交行則宣稱抽獎100%中獎,中獎禮券可在交行支付貼金券、支付寶紅包和微信立減金中自主選擇其一。
據了解,目前非試點地區通過銀行預約,開設的是一個虛擬的電子賬戶,沒有實際應用,不能繳存錢款購買養老理財產品。待所在地區獲批開展試點后,銀行將自動為預約開戶的客戶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信息平臺申請開立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同時在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試點地區有望擴容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全國試點啟動“個人養老金”制度,構建完善了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三個支柱”。根據安排,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廣東省廣州市、江蘇省蘇州市、河南省鄭州市、云南玉溪市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試點實施。
試點開啟后,各大銀行于今年初在上述試點地區開展了一輪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爭奪戰。彼時,部分銀行推出的開戶禮遇甚至超過百元。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開啟非試點地區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預約開戶的營銷活動,意味著個人養老金試點地區或即將擴大,但第二輪試點是否將全部放開還是在部分地區進行試點,仍有待觀察。
記者注意到,云南某國企8月份就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2023年4季度,云南省將在昆明市部分單位正式試點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正式開戶前,職工可以先辦理“預開戶”,以免到今年年底全面鋪開后扎堆開戶。
“根據此前的時間安排,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在先行城市(地區)試行1年,如今已過去10個月時間,部分銀行已經在為非試點地區的開戶做準備了。”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翁梓馳認為,經濟水平較高、居民投資意愿也較高的城市,或有望入圍新一輪的試點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個省份亦表態稱,將穩步推進個人養老金試點。山東省人社廳7月底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穩步推進個人養老金試點。廣東省人社廳也在9月5日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我省養老保險第三支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稱要強化個人養老金政策及金融產品宣傳,為全省全域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營造良好環境。
記者了解到,為更好地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實施,近期人社部正就個人養老金業務試點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人社部日前發布的一份針對個人用戶的調研問卷中,問題就包括對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建議等。
開戶熱投資冷并存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人沖著銀行的營銷優惠活動開立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然后就沒有下文了。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已達到4030萬人。在人均繳費金額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個人養老金共繳費182億元,人均繳費金額為2022元,距離1.2萬元的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仍有較大的差距。
為何賬戶閑置情況如此突出?中國民生銀行總行產品專家夏萍日前公開表示,開戶熱、繳存冷可能包含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因為個人養老產品貨架不夠豐富,另一方面產品成立時間短,消費者在選擇上較為困難。
已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曹小姐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當時開立賬戶是為了幫銀行朋友沖業績,也順帶著薅點銀行的羊毛。但自己離退休還早著呢,不想把錢這么早地押在養老金賬戶里。消費者黃先生則表示,自己的錢大多數放在股票和基金賬戶里,養老金鎖定期太長,目前還沒打算投入資金到賬戶里去。
夏萍建議,要改變這一現狀,未來不僅要豐富個人養老產品池,更要通過數據及模型等科學分析加強投資者服務。金融機構要通過線下柜臺、媒體資源等多種渠道進行投資者教育,讓個人客戶能夠真正切實了解國家給予個人養老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并通過技術支持分析歷史數據、智能提供個性化定制,讓客戶科學清晰地看到個人養老產品的收益及風險,選擇適合自身的產品。
董希淼也表示,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要推出更多符合投資者需求的專屬產品。特別是銀行要引入更多的同業產品,讓投資者有更豐富的選擇,提高投資者開戶之后的投資意愿。
專家同時提醒,個人養老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和長期性。資金賬戶開立后,在開戶銀行所能購買到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與在其他銀行能買到的產品不盡相同。因此,個人開戶時應謹慎選擇,千萬不要為了一點優惠而隨意開戶。
記者手記
違規開戶要不得
根據相關規定,個人養老金參加人只能選擇一家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確定一個資金賬戶。開立賬戶后,每年不僅可能給銀行帶來1.2萬元的存款,個人購買養老金理財產品還會給銀行帶來手續費收入。因此,不少商業銀行一方面競相推出各種開戶禮遇營銷活動,另一方面則對各級員工下達開戶任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銀行員工為完成績效考核任務,或自掏腰包給客戶返現,或尋求合作單位批量開戶,或在辦理其他業務時捆綁個人養老金開戶業務,有的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不經客戶同意違規私自開戶。
例如,云南某國企就在官方微信號文章《個人養老金可以預開戶啦》的文章中稱,“集團公司社保部通過前期調研,優選了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作為合作銀行,建議職工從這兩家銀行中選擇,方便以后年度為職工本人提供投資顧問服務。”雖然文章亦提醒稱,職工可以選擇其他銀行,但在集團的貼心服務下,又有多少職工愿意去進行個人自主選擇?
還有一些消費者則是在辦理貸款或其他銀行業務時遭遇“被開戶”。此前有報道稱,消費者陳先生在銀行辦理貸款時,簽署的材料較多,他以為自己簽署的都是貸款合同,沒想到被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而與陳先生有著相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
事實上,個人養老金賬戶是否開立,選擇哪家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這完全應由個人自主選擇。銀行違規開戶,雖然員工可能就此完成任務指標,銀行獲得了更多客戶,但這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如此開戶,不僅會引發大量投訴,導致銀行聲譽受損。相關違規行為也會讓客戶信任度降低,不僅不利于相關業務發展,也影響銀行的長遠競爭力。
因此,對銀行來說,要科學制定業績指標,提高業務規范水平,通過加強業務創新、豐富產品供給等手段來吸引消費者開戶。監管部門也要加大對此類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采取切實措施保護消費者權益。(聶國春)